造机新势力?新能源汽车进入低空的N种方式 | 圆象观察

2025/03/25 19:19:21

1742901437145.jpg

近日,比亚迪与大疆联合发布全球首个“车机一体化无人机系统”——灵鸢,实现了车与无人机的整车集成,消费级无人机向车规级集成迈出关键一步,引发热议。这不是新能源车企第一次与低空经济“合体”,从去年开始,吉利、广汽、奇瑞、小鹏、长安等汽车制造商纷纷入局飞行汽车领域,竞相布局新赛道。新能源车企正从“造车新势力”变身为“造机新势力”。

继2024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低空经济”今年又一次被政府工作报告“点名”。去年年底国家发改委还专门成立了低空经济发展司,低空经济可谓火出圈。

回顾低空经济的发展路径,和十年前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度相似。二者的产业逻辑、技术路径高度关联,新能源车企进入低空经济领域,既可以发挥其电动化、智能化和产业链整合等方面优势,又可以与低空产业在应用场景、商业模式上共创出新的增量市场。

首先,核心技术迁移与产品创新是新能源车企进入低空领域最快捷的方式之一。在动力系统方面,新能源车企可以将高密度电池、高效电驱系统应用于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及无人机,解决续航与载重痛点。也可以重构产业链,开发适配航空标准的轻量化电池模组,提升能量密度与安全性。

eVTOL产业链与新能源车存在70%-80%的重合度,尤其在电池、电机、电控“三电系统”和轻量化材料领域,重合度高,这些可以拿来复用的技术正是新能源车企借着低空经济红利“起飞”的底气。

1742901448450.jpg广汽首款复合翼飞行汽车GOVY AirJet发布

去年底,广汽集团发布首款复合翼飞行汽车GOVY AirJet。GOVY AirJet实现了超过200km的航程里程,还支持30分钟快速补能。未来若搭载广汽全固态电池,续航里程有望提升至400km。

GOVY高域创始人苏庆鹏介绍:“我们将成熟的汽车技术应用在飞行汽车上,特别是三电、机载设备、智驾导航系统等,总体的应用比例高达70%。”苏庆鹏还透露道:“从生产管理模式来看,在汽车供应链成熟的管理模式下,能够平衡飞行汽车的成本、质量和性能,实现规模化的量产。”

其次,新能源车企的智能制造优势,在入局低空产业后也得到了极大发挥,依托新能源汽车成熟的制造生产线,可以快速搭建先进性、标准化、自动化的低空航空器生产工厂和产线。

1742901476580.jpg亿航智能与江淮汽车、国先控股举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署仪式

2月24日,亿航智能、江汽集团与合肥国先控股有限公司在合肥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三方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投资建设先进产线,搭建合肥新型立体交通生态。

从三家公司的定位可以看出,江汽集团将发挥在汽车制造和智能网联技术方面的深厚积累,亿航智能将发挥在无人驾驶航空器领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经验,国先中心(合肥)将发挥在场景应用和产业生态上的优势,三方协作,率先围绕新型飞行器,开展部分机型的整机组装研发,特别是攻坚飞行器关键零部件的制造技术,促进低空经济产业发展。

第三,智能网联、车路云与低空领域的深度融合,可以助力打造空地一体化多领域的应用场景深度融合。

专业人士认为,以飞行汽车为关键突破口,推动低空经济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融合发展大有可为。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低空通航实验室副主任方值彬提出了“空地一体跨域协同体系”的概念。空地一体跨域协同体系是包含面向陆地和空域智能装备(低空飞行器、智能网联汽车、空地融合智能装备等)、配套新型基础设施、应用场景、政策法规、标准检测认证、数据体系等于一体的综合应用体系,涉及跨领域的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空间再造。

未来城市可以通过打造“无人车+无人机”来推动空地一体化跨域应用场景深度融合发展,助力立体智慧城市建设。这种联动也能助力低空经济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供应链、创新链和人才链实现快速发展。

最后,新能源车企进入低空产业,会不断推动着应用场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飞行汽车的量产将重塑城市出行新方式。

1742901491322.jpg小鹏汇天“陆地航母”

小鹏汇天早在2024年就发布“陆地航母”新产品,可自动分离为“陆行体”与“飞行体”两部分,陆行体不仅可以将飞行体完全收纳至车内并进行地面运输,还是飞行体的补能平台。实现地面行驶与短途飞行的场景切换。成为汽车行业中将低空飞行器与新能源汽车融合的创新案例。

出行即服务,探索模块化设计,兼容共享出行平台的多场景需求,新能源车企进入低空产业也带动了商业模式创新。

比如“空中出租车”可通过“一键打飞车”订阅服务,整合地面与空中出行资源,面向企业客户提供定制化物流解决方案,按航次或里程收费。

1742901503185.jpgAE200批产构型

吉利旗下沃飞长空全自研战略产品AE200——一款5—6座级倾转旋翼纯电动垂直起降有人驾驶载人eVTOL,可变身“空中出租车”实现城市区域内点对点的空中直达。消费者只需在APP上输入目的地预约即可“打飞的”。以成都为例,通过“打飞的”从欧洲中心出发,前往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的时间可以缩短五分之四。

此外,AE200还将在科学规划站点线路的前提下,与新能源专车联合运营,实现无缝衔接,这样“打飞的”将变得更为便捷、舒心。

展望未来,飞行汽车正向我们“飞”来。

根据《飞行汽车发展白皮书1.0》分析,飞行汽车发展将经历三个阶段:从2025年起,飞行汽车将迈入商业化启航的1.0阶段,载物eVTOL开始商业化应用,载人eVTOL则在特定场景下开始示范应用;预计到2035年左右,将迎来智能化加速的2.0阶段,智能eVTOL飞行汽车规模化应用加速,成为低空交通出行的主要运载工具;预计到2050年左右,将进入立体化普及的3.0阶段,陆空两栖飞行汽车将实现大众化应用,低空交通与地面交通深度融合,构建起三维立体智慧交通体系。

通过多维布局,新能源车企不仅能拓展万亿级低空经济蓝海,还将重塑未来交通生态格局,实现从“陆地制造商”向“立体出行服务商”的跃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