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批载人类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颁发

作者 | 弘微
责编 | 四海
题图 | 亿航智能
据新华社消息,中国民用航空局于3月28日向广东亿航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和合肥合翼航空有限公司同时颁发全国首批载人类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OC),标志着我国低空经济正式进入商业化运营阶段。其中,合肥合翼航空获得的证书被认定为全球首张此类运营资质,而广东亿航作为全球首家提出“城市空中出租车”概念的企业,其运营资质的落地也备受关注。
突破性进展:亿航EH216-S实现“三证齐全”与OC落地
此次颁发的运营合格证(OC)是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商业载人服务的关键资质,标志着企业具备安全、合规开展付费载人飞行的能力。亿航智能自主研发的EH216-S型号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此前已通过型号合格证(TC)、生产许可证(PC)和标准适航证(AC)的“适航三证”审核,解决了航空器“能造”的问题;而OC证的颁发则实现了“能上路”的最终跨越。
亿航通航(左)及合翼航空(右)获得的OC证
(图源:亿航智能)
该机型自研发以来累计完成超6.4万架次安全飞行,覆盖低空观光、城市通勤、物流运输等场景。中国民航局通过严格的运营能力评估,包括飞行安全验证、空域管理方案审查等,最终为两家企业颁证。
首条商业化航线:合肥骆岗公园与广州城市空中交通试点
获得资质后,合肥合翼航空计划以骆岗公园为核心运营点,推出EH216-S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的低空游览项目,市民可通过购票体验15分钟空中观光服务,俯瞰城市全景。广州则依托亿航智能的技术积累,计划在珠江新城、广州塔等区域开通“空中出租车”航线,初期定价预计为每人次300-500元,单次可搭载2名乘客。

图源:央视新闻
此外,亿航已在深圳、上海等8个城市建立运营基地,2024年订单量突破500架。深圳蛇口至珠海的跨海eVTOL航线单日飞行量达50架次,成为全球首条常态化运营的跨海低空航线。
政策与产业协同:中国标准引领全球低空经济
此次颁证是中国民航局与企业合作制定全球首个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运营标准的重要成果。2023年《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首次明确适飞空域划分,2024年《通用航空发展“十五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建成50个低空经济示范区,为商业化铺平道路。

图源:央视新闻
合肥作为全国低空经济试点城市,正加速布局导航通信、起降点等基础设施;广东则聚焦产业链升级,推动航电系统、碳纤维材料等核心技术突破。业内分析指出,中国在适航审定、空域管理等方面的创新经验,已为美国FAA、欧盟等提供了参考模板。
未来展望:2025年规模化运营与全球市场拓展
亿航智能副总裁薛鹏表示,2025年将是低空经济规模化运营的“元年”,企业计划将载人航空器应用场景扩展至医疗救援、应急物资运输等领域,并探索海外市场。目前,亿航已与阿联酋、印尼等国签署合作协议,推动EH216-S的全球化布局。
根据摩根士丹利预测,2035年全球城市空中交通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美元,中国占比超30%。载人交通、无人机物流、基础设施三大领域增速显著,预计2025-2030年载人eVTOL年需求超5000架,单价约3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