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投资超5亿元的无人机项目开工,会不会成为下一个面子工程?
图源:榆林日报
2025年4月6日,在陕西榆林的靖边县内,低空经济产业园中机声隆隆。位于该园的榆林鹤翼航天航空科技创新有限责任公司的“无人机研发应用及智能系统”项目破土动工了。
该项目的总投资达5.03亿元,聚焦于中小型无人机的研发生产,同时整合了试飞测试基地、国家级适航认证中心、风洞实验室以及智能系统开发平台,并配套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训体系等一系列配套体系,将帮助榆林市拥有自己完整且先进的无人机产业生态闭环。
这次开工建设的是一期项目,占地80亩,总建筑面积2.61万平方米,其中试飞测试场地、生产机库、4×3m量级回流式风洞实验室以及适航认证中心等主体工程计划在2025年10月底全部完工,2026年6月满足现场调试、评审、验收。
图源:央视网
据悉,项目所产出的技术和成果将广泛应用于油气管道智能巡检、地质灾害预警、应急救援等关键领域,提升智能化水平和应对风险的能力。
榆林鹤翼航天航空科技创新有限责任公司自2017年创立以来,凭借自身卓越的创新能力和稳健的发展策略,已成功跻身榆林市重点培育的“上市后备企业”与“白名单企业”行列,连续荣获陕西省“创新型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三项极具含金量的权威认定。
“经过三年多的筹划准备,‘无人机研发应用及智能系统’项目正式在靖边破土动工,将为靖边千亿级低空经济产业集群贡献力量。”榆林鹤翼航天航空科技创新有限公司董事长方光玉表示。
但榆林市把5.03亿元资金分配到试飞基地建设、适航中心认证等这么多的项目上,不禁让人好奇,真的可以实现预期目标,获得完整且先进的无人机产业生态闭环吗? 陕西地区适合发展巨大规模的低空产业吗?会不会又是一个巨大的面子工程? 5亿元的投资,够吗? 随着“低空经济”在全国两会中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全国各地也都开展了各种各样的低空经济项目,金额高达百亿,全国20多个省市也陆续成立了低空经济产业基金,总规模已超千亿元。 如苏州已签约低空经济项目超300个,计划总投资超900亿元;重庆签约的低空项目超22个,协议投资240亿元人民币,目标打造“引领全国的低空消费首创之城”。 也有一些中等规模的投资,一些低空经济产业园的建设投资规模在几十亿元左右。例如,中国低空经济产业网中的一个低空经济产业园建设项目,总投资规模为50亿元人民币,分三期建设。一期投资5亿元,二期投资6亿元,三期投资4亿元,而靖边县的项目总投资5.03亿元,仅比该产业园的一期投资略高。 榆林的这个“无人机研发应用及智能系统”一期项目,总投资5.03亿元,从资金规模上看,应该足够。但5.03亿元的资金分配在多个项目上,也有可能会面临资金紧张的问题,影响项目的建设进度和质量。此外,项目的管理和协调难度较大,也需要各方面的密切配合。 空域资源优势 低空空域资源是发展低空经济的核心要素之一。而榆林拥有超5000平方公里超大范围不限高度固定空域、全国罕见,年可飞行天数达300天以上、人口密度仅约78人/平方公里,具备发展低空经济的核心资源优势。 产业基础良好 陕西也是我国航空产业的重要集聚地,聚集着航天四院总部、航天五院503所、航空工业集团603所、西北工业大学等一大批在航空航天方面有深厚功底的企业和高校,具有雄厚的航空设计、制造和试飞等综合实力,可以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全产业链的支撑。 陕西省政府也高度重视低空经济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陕西省培育壮大千亿级航空制造与低空产业创新集群行动计划》等。 而早在2020年10月,榆林就获批了全国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专注于支线物流领域的发展。随后,榆林市成功引进顺丰大型物流无人机西北运行基地,成为顺丰三段式物流体系的重要节点城市。 2022年,榆林市获得国家民航局颁发的首张支线物流无人机商业试运行批准函,并完成了国内首条大型无人机货运超视距航线和国内首次大型货运无人机夜航转场试运行,正式开启了榆林市支线物流无人机商业运行的新篇章。 与此同时,榆林市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强化空域管理,建成了西北地区首个集有人机与无人机管控为一体的A类飞行服务中心。该中心为境内的通用航空及无人机运行提供了飞行计划、航空气象、飞行情报等“一站式”服务。2023年,该中心累计保障通航飞行2.78万架次,飞行时长超5000小时;无人机飞行44.9万架次,飞行时长超5万小时,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陕西适合发展大规模的低空产业吗?
图源:西北工业大学
利好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