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飞入乡村的更多可能 | 圆象观察

2025/04/16 15:08:07

1744616895112.png

图源:桐庐发布

3月31日,浙江省桐庐县横村镇凤联村一处老年食堂附近的起降点,一架大型无人机载着10多份温热的饭菜起飞,几分钟后降落在凤联村宋家自然村起降点,几位70岁以上的老人吃上了冒着热气的饭菜。

凤联村地处桐庐山区,5个自然村散落在7.6平方公里的群山中,60岁以上老人占比高达34%,最远的老人从家里到山下的老年食堂有3公里远,有的老人下山吃饭需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过去,助餐服务依赖人力配送,需要走几十分钟的山路。如今,搭上“空中专线”,这些饭菜只需4分钟即可送到。

1744616933626.png

2025年开年,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印发《浙江省农业农村领域低空经济发展行动方案》,以“低空 + 农业”为抓手,培育农业农村领域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到 2027年农业农村领域低空经济的新基建、新应用、新格局都要基本成型。

“空投食堂”是浙江首个低空经济助力山区养老的落地场景,开创了低空经济助老送餐服务新模式。

低空+三农,除了已经发展较为成熟的农林植保领域,低空下乡还有更多丰富的创新场景,通过低空技术革命不仅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也赋能乡村治理,重构乡村产业新生态,有力推动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比如湖州吴兴区运用AI无人机搭载多光谱任务载荷,生成作物长势图,精准指导飞防植保,实现农药使用量减少30%,人力成本下降70%,病虫害防治效率提升5倍。低空技术助力智慧农业从“经验耕作”向“精准智控”转变。

在物流领域,除了配送老年餐,快递也“飞进”自然村。

1744616964070.png

无人机送外卖 图源:余杭区融媒体中心

浙江通过构建“农村电商+中转站+无人机”配送体系,有效解决农村地区物流覆盖难、成本高等问题。例如安吉县构建“无人机物流骨干网”,开通12条山区配送航线,累计运输快递15万件,覆盖35个偏远行政村,降低物流成本30%-40%。

无人机物流短途投送效率较传统方式提升3倍以上,山区配送时效提升60%。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通过“无人机+家具产业”模式,实现木材运输无人机覆盖山区林场,年节省运输成本超千万元。

此外,在乡村低空经济的场景应用端、配套服务端和产品供给端,社会化服务各环节都离不开懂农机的“新农人”。发展低空经济,培训村民成为“农田飞行员”,还有助于增加就业,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

1744616990558.png图源:茶陵发布

湖南茶陵县通过“北斗+无人机”技术,在实现精准植保与土地管理。同时培训村民成为飞手和电商人才,形成“技能培训-就业创业-合作运营”生态链,预计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创造50个就业岗位。

浙江衢州在册农业无人机飞手367人,农业无人机保有量316台。为配合现代化农事服务,集整机销售、配件提供、维修保养等功能于一体的农业无人机4S服务中心及制造企业也集聚衢州,专业研制适用于乡村低空经济各类应用场景的多种机型,为“三农”领域低空经济提供有力支撑,也为衢州经济发展创造了新的增长点。

智慧乡村治理方面,浙江嘉兴凤桥镇利用无人机开展河道巡查、耕地保护,日均飞行10架次,问题发现率提升80%。当地卫生院启用无人机配送药品,覆盖35个行政村,急救响应时间缩短至30分钟。

1744617021231.png

图源:法库飞行大会

低空+农文旅消费,近年来也持续走热。

腾冲市马站乡打造“中国热气球空飘小镇”,依托马站乡独特的火山自然生态风貌和文化资源,开发热气球短途空中游览飞行、动力三角翼体验飞行项目,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来源,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据统计,每年有3万至4万人到马站乡体验热气球和动力三角翼项目,可为周边村民提供100余个就业岗位,增加村民收入260余万元。

贵州黄平县旧州镇依托抗战机场改造航空飞行小镇,定期举办国际飞行大会,开发低空游览、飞行培训等业态,吸引游客超5000人次,培训飞行员近100名,带动本地村民韩玉从农民转型为飞手/教员,实现个人与区域经济双赢。

从县域到乡村,每个地方都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打造有特色的农业农村领域低空经济试验地,扩展“低空+农业”场景创新融合。“低空经济”正逐渐成为乡村振兴和产业升级的新引擎,在乡村,“低空经济+”也汇聚了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