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出台26项民用无人机国家标准,涵盖试验方法、系统要求、安全管控等方面

2025/07/09 21:59:31
题图 | AI生成

近年来,我国民用无人机产业蓬勃发展,标准化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根据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已发布实施26项民用无人机国家标准,构建起涵盖试验方法、系统技术要求、安全管控、产业管理等全链条的标准体系,为无人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我国民用无人机标准实施时间轴
标准体系结构日趋完善

根据统计,在26项标准中,轻小型无人机标准17项,占比65%;大中型无人机标准5项,占比19%;通用型标准4项,占比16%。

从技术领域分布看,试验方法类标准12项,系统技术要求类标准7项,管理规范类标准3项,专项技术标准4项。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1项计划中的标准——《民用系留无人机系统通用要求》(标准号20203641-T-469),计划于2025年11月1日实施,将进一步完善特殊应用场景的标准覆盖。

标准制定呈现阶段性特征

从时间分布来看,我国民用无人机标准制定呈现鲜明的阶段性特征。2020-2021年为“基础建设期”,以GB/T 38058-2019《民用多旋翼无人机系统试验方法》为起点,2020年7月21日一次性发布15项标准,并于2021年2月1日集中实施,奠定了行业技术基础。

2022-2023年进入“管理规范期”,重点推出了GB/T 41300-2022《民用无人机唯一产品识别码》和GB/T 43370-2023《民用无人机地理围栏数据技术规范》等管理类标准,体现了从技术规范向安全管控的重要转变。

2024-2025年迎来“专业化深化期”,5项新标准将于2025年1月1日集中实施,标志着我国无人机标准体系向更高层次发展。

环境试验标准体系相对完整

在26项标准中,GB/T 38924系列环境试验方法标准最为系统,涵盖总则、低温、高温、温度和高度、冲击、振动、湿热、盐雾、防水性、砂尘、霉菌等11个方面。

据了解,这些标准规定了民用轻小型无人机系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试验方法,包括试验条件、试验设备要求、试验过程、结果评定等内容。其中,温度试验覆盖从低温到高温的范围,湿热试验涉及不同湿度条件,振动试验针对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的振动环境等。

试验方法类标准在整个标准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共计12项,占比46%。除环境试验外,还包括抗风性试验(GB/T 38930-2020)、飞行性能试验(GB/T 43504-2023)、自主能力试验(GB/T 44166-2024)、可靠性试验(GB/T 44717-2024)等专项标准,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试验方法标准群。

安全管控和系统技术标准并重发展

在安全管控方面,已发布3项管理规范类标准。GB/T 41300-2022《民用无人机唯一产品识别码》规定了无人机唯一产品识别码的生成、管理、应用和安全要求,建立了与硬件设备绑定的标识符体系。GB/T 43370-2023《民用无人机地理围栏数据技术规范》规定了地理围栏的数据结构、数据处理、数据传输和数据测试等内容。GB/T 38905-2020《民用无人机系统型号命名》则统一了型号命名的组成和方法。

系统技术要求类标准共7项,占比27%。包括GB/T 38996-2020《民用轻小型固定翼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通用要求》、GB/T 44169-2024《民用大中型固定翼无人机系统地面站通用要求》、GB/T 43369-2023《民用大中型无人机光电任务载荷设备接口要求》等,涵盖了飞行控制、地面站、载荷接口、电磁兼容、碰撞安全等关键技术领域。

此外,GB/T 38909-2020《民用轻小型无人机系统电磁兼容性要求与试验方法》规定了电磁发射和抗扰度试验要求,GB/T 44715-2024《民用轻小型无人机碰撞安全性要求》则针对碰撞情况下的安全防护提出了技术要求。

大中型无人机标准填补技术空白

针对大中型无人机(起飞重量不小于150kg),已发布5项专门标准,填补了该领域的标准空白。GB/T 43504-2023《民用大中型固定翼无人机飞行性能飞行试验要求》规定了飞行性能试验的内容、目的、条件、实施、数据处理和结果评定等要求。

GB/T 44166-2024《民用大中型固定翼无人机系统自主能力飞行试验要求》、GB/T 44168-2024《民用大中型固定翼无人机系统试飞风险科目实施要求》、GB/T 44169-2024《民用大中型固定翼无人机系统地面站通用要求》将于2025年1月1日实施,这三项标准分别针对自主能力评估、试飞风险管控、地面站技术要求等关键环节。

此外,GB/T 43369-2023《民用大中型无人机光电任务载荷设备接口要求》规定了光电任务载荷设备与无人机之间的机械接口和电气接口要求,适用于回转直径120mm~500mm的光电任务载荷设备。

相比轻小型无人机的17项标准,大中型无人机标准虽然数量较少,但涵盖了飞行试验、系统要求、载荷接口等核心技术领域,为该类型无人机的技术发展和安全运行提供了基础规范。

标准制定与应用发展

目前,这些标准已在相关法规中得到引用和应用。GB/T 43370-2023《民用无人机地理围栏数据技术规范》被纳入《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和《民用无人机生产制造管理办法》等管理规范中。GB/T 41300-2022《民用无人机唯一产品识别码》也成为无人机身份识别和管理的重要技术依据。

随着标准体系的建立,无人机制造企业在产品设计、生产、测试等环节有了明确的技术规范可循,有助于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同时,这些标准也为无人机的适航认证、产品检测、市场准入等提供了技术基础。

未来,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场景的拓展,标准体系建设需要持续完善。相关部门表示,将继续关注新技术在无人机领域的应用标准化工作,加强标准制修订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为无人机产业的规范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本文数据来源: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统计时间截至2025年7月,相关标准信息以官方发布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