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前瞻布局低空运动产业,谋划建设低空文化园区和飞行营地

2025/07/25 19:13:49
题图 | AI生成

近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州市体育强市建设规划(2024—2035年)》,提出到2030年体育强市建设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到2035年体育强市建设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实现体育全领域、全方位高质量发展。

图源:广州市人民政府

在低空经济发展方面,规划展现出系统性的前瞻布局和多维度的发展策略。规划明确提出要前瞻布局低空运动产业,谋划建设一批低空文化园区和飞行营地,支持企业开展低空观光旅游、低空飞行表演与培训、低空赛事等多元化业务。在户外运动发展格局中,低空项目被列为重点发展方向,推动形成以桨板、船艇、潜水、低空、骑行项目为重点的多元融合运动体系。规划特别强调要建立健全低空、水域、森林等自然资源向户外运动开放的制度体系,分类制定允许开展的体育活动和业态目录,明确申请条件和审批程序,为低空运动产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在赛事品牌建设方面,规划提出结合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等重点片区建设,发展低空、骑行等户外运动,培育公路自行车赛、低空飞行竞赛等赛事品牌。同时,规划鼓励发展无人机竞速、无人机足球、遥控手掷滑翔机等前沿科技运动,积极培育无人机竞速等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力强的品牌赛事。

在科技创新应用层面,规划强调要加强低空飞行等前沿技术在赛事组织、服务保障、媒体传播等环节的深度应用,并培育模拟飞行等数字体育产业。在保障措施中,规划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动低空等各类空间资源向体育市场主体开放,分类制定允许开展的体育活动和业态目录。

规划的其他重点内容涵盖了体育事业发展的各个重要领域。在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广州将借助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场馆升级改造契机,补齐区级“两场一馆一池一中心”配套短板,利用老旧厂房、桥下空间等“金角银边”增加公共活动场地,构建贯通全域的“山水城田海”户外运动网络。规划提出要多维度丰富全民健身活动场景,持续增强“市长杯”“户外运动节”“体育节”等群众体育活动品牌影响力,积极响应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大力发展小轮车、滑板、飞盘、霹雳舞等新兴潮流运动。

在竞技体育发展方面,规划提出要改革完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坚持“开门办体育”理念,支持社会和市场力量参与运动员、教练员培养。在项目布局上,广州将做大做强田径、游泳两个基础大项,坚持发展羽毛球、跳水、体操、击剑等优势项目,推广冰球、花样滑冰、滑雪等冰雪项目和滑板、街舞、电子竞技等新兴时尚项目。规划强调要加强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前沿科技对竞技训练的赋能作用,全面推进“训、科、医、教、服”一体化训练基地建设。

体育产业发展被置于重要位置,规划提出要建设国际体育消费中心,推进“促进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试点工作,创新节日主题消费,丰富户外运动消费,扩大夜间体育消费。在产业业态培育方面,广州将构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巩固提升运动服装、球类运动装备等制造领域基础优势,高质量发展电子竞技产业,激发冰雪经济活力,发掘马术运动消费潜能,做强水上运动产业集群,创新发展新能源赛车产业。规划特别提出要打造穗港马产业经济圈,出台珠江碧道水上运动产业带选址专项规划。

国际交流合作成为规划的突出特色。广州将建设国际湾区体育中心,建立穗港澳体育交流合作机制,推动三地在体育产业、场馆、赛事、人才等领域的规则互通、标准互认和资源共享。规划提出要引进区域内高水平专业体育院校,谋划建设大湾区奥林匹克学院,联合创办以“三大球”为核心的粤港澳大湾区系列赛事。同时,广州将建设国际体育赛事中心,争取申办10项以上国际影响力强的国际A类赛事,推动广州马拉松赛升级为世界田联白金标赛事。

在体育科技创新方面,规划提出要推动体育重点领域智慧化升级,实施智慧赛事、智慧健身、智慧场馆行动,促进人工智能、虚拟现实、5G等信息技术在体育领域的深度应用。规划强调要以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为牵引,培育和引进电子竞技、线上赛事、智能骑行等数字体育产业,鼓励设立智能体育产业园。公共体育场馆运营机制改革也是重要内容,规划提出要引导场馆功能业态多元发展,探索政企合营、委托运营、股份制经营等多元化运营路径,推动公共体育场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