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全国51项低空经济政策专题分析(附全部政策和报告)

2025/08/04 19:35:16
题图 | AI生成

2025年7月,全国各级政府部门发布低空经济相关政策51项,涉及国家、省、市、区县四个行政层级,覆盖产业发展、应用场景、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领域。

本分析基于政策文本内容,从政策发布特征、重点领域分布、区域差异化表现、政策工具运用等维度,对7月份低空经济政策进行系统梳理。

一图速览

1754307729115.jpg

1754307713310.jpg

1754307683055.jpg

一、政策发布特征与时空分布

发布时间特征

7月份政策发布呈现集中态势,其中7月1-3日为政策发布的密集期,共有18项政策在此期间发布,占当月政策总数的35.3%。此后政策发布频率相对平缓,整体呈现前密后疏的时间分布特征。

从具体发布日期看,7月1日发布4项政策,7月2日发布8项政策,7月3日发布6项政策。7月中下旬政策发布相对分散,平均每日发布政策数量在1-2项之间。

行政层级分布

政策发布的行政层级分布呈现省市主导的格局。

其中,省级政策21项,占比41.2%;市级政策19项,占比37.3%;国家级政策7项,占比13.7%;区县级政策4项,占比7.8%。省市两级政策合计占比达78.5%,构成了7月份低空经济政策的主体。

国家级政策主要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水利部、公安部等部门发布,涉及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标准制定、安全监管等内容。

省级政策覆盖了四川、黑龙江、广东、浙江、河南、湖南、福建、安徽、重庆、新疆、江苏、宁夏、天津、香港等14个省级行政区。

区县级政策主要来自河南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广州南沙区等4个机构,这些政策结合特定区域的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制定。

地域分布特征

从政策发布的地域分布看,四川省发布政策6项,位居首位;河南省发布5项,位列第二;广东省和浙江省各发布4项。这四个省份的政策数量占全国总数的37.3%,呈现出相对集中的地域分布特征。

其他地区政策发布数量相对较少,黑龙江省、湖北省、上海市、安徽省、重庆市、福建省各发布2项政策。内蒙古、新疆、北京、江苏、宁夏、天津、山东、湖南、香港各发布1项政策。

二、重点领域政策内容分析

应用场景类政策

应用场景类政策在7月份政策中占据重要地位,主要表现为具体应用场景的列举和示范项目的推广。

东莞市发布的应用场景清单包含37个具体场景,涵盖安全保障、货运物流、公共服务、消防救援、应急救援、气象监测、低空测绘、农林生产、电力巡检、航空消费、低空培训、低空维修等12个维度。该清单计划打造不少于100个具有示范意义的应用场景。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在其发布的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中,提出打造农牧业、边防、警务、安防、应急、智慧城市等多元化应用场景。该计划还提出培育物流运输、低空文旅、载人交通、飞行营地等低空消费业态。

四川省在其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中,提出依托重点旅游景区开发低空观光旅游航线,新培育3-5个低空旅游场景,拓展航空运动体验。

产业发展类政策

产业发展类政策主要集中在航空航天制造、装备研发、产业园区建设等方面。

黑龙江省发布的支持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政策措施,围绕通用航空装备、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航天飞行器、航天运载器、航空航天核心系统和关键零部件及“卫星+”创新应用等产业领域,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及应用项目,最高给予2亿元补助。该政策还对产业化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创新平台建设等不同类型项目制定了差异化支持标准。

四川遂宁市制定的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措施,支持加快引育航空航天制造产业、建设航空航天地面基础设施、建立航空航天航线体系。该政策对投资建设航空航天器起降点给予单个项目最高200万元、单户企业最高400万元奖励,对新建通用机场项目按实际投资额给予奖励。

四川省在新兴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中,聚焦低空设施、低空装备、低空服务等重点环节,提出加快打造西部低空经济发展高地的目标。该方案计划常态化运行10条以上通航载客(货)航线,拓展无人机城际运输和末端物流配送范围。

投资促进类政策

投资促进类政策主要通过财政奖励、补贴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

河南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针对低空经济总部或区域总部企业,设置总部落户奖励、综合绩效奖励、企业提升奖励三类措施。其中,总部落户奖励按照实缴注册资本金的1%-2%给予奖励,最高500万元;综合绩效奖励根据企业年度营业收入给予不同标准的奖励;企业提升奖励针对企业规模扩大、等级提升等情况给予相应支持。

湖北黄冈市在其低空经济发展实施方案中,对新建或改扩建通用机场给予最高1200万元补助,对起降点建设项目给予一定比例的资金支持。该政策还对无人机制造企业、低空服务企业等不同类型市场主体制定了相应的奖励标准。

广东省在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中,聚焦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新能源、智能机器人、生物制造等新兴产业,大力组织实施订单、定岗、定向式项目制培训。

基础设施类政策

基础设施类政策主要涉及机场、起降点、航线网络建设。

四川省在其新兴产业发展方案中,提出常态化运行10条以上通航载客(货)航线,拓展无人机城际运输和末端物流配送范围。该方案还提出建设低空飞行服务站网络,完善低空空域监管和服务体系。

湖北黄冈市计划到2027年建成1-2个通用机场、50个以上起降点、1个低空综合服务平台,产业规模突破100亿元。该市对通用机场建设项目给予最高1200万元补助,对起降点建设项目按投资额的一定比例给予补助,对低空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给予专项支持。

四川遂宁市在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措施中,对投资建设航空航天器起降点给予具体的奖励标准,单个项目最高200万元,单户企业最高400万元。该政策还支持建设航空航天地面基础设施,包括机库、维修设施、加油设施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三、区域政策模式差异化分析

四川省模式

四川省政策呈现旅游消费与产业发展并重的特点。

在消费端,四川省提出依托重点旅游景区开发低空观光旅游航线,新培育3-5个低空旅游场景,拓展航空运动体验,积极推动交通运输领域低空经济发展。

在产业端,四川省提出打造西部低空经济发展高地,聚焦低空设施、低空装备、低空服务等重点环节,常态化运行10条以上通航载客(货)航线。遂宁市作为四川省的典型代表,制定了专门的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措施,支持航空航天制造产业引育,对起降点建设给予明确的资金奖励。

成都市在其政策中提出推进低空经济创新发展,建设低空经济示范区,形成了省市联动、协同推进的政策格局。

这种“旅游+产业”的双轮驱动模式,为西部地区发展低空经济提供了可参考的实践路径。

河南省模式

河南省政策依托郑州航空港区的区位优势发展低空经济总部经济。郑州航空港区针对低空经济总部或区域总部企业,设置了落户奖励、绩效奖励、提升奖励等多层次激励措施,最高奖励可达500万元。

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发布的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政策措施中,也涉及低空经济相关内容,通过资本市场手段推动产业整合发展。该省还在文化旅游消费政策中,将低空旅游纳入支持范围,形成了总部经济、资本运作、消费应用相结合的政策体系。

河南省这种以航空港区为核心,通过总部经济集聚带动产业发展的模式,充分发挥了其地处中原、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为内陆地区发展低空经济提供了差异化路径。

广东省模式

广东省政策表现出场景应用导向的特征。

东莞市发布的应用场景清单详细列举了37个具体应用场景,涵盖安全保障、货运物流、公共服务、消防救援、应急救援、气象监测、低空测绘、农林生产、电力巡检、航空消费、低空培训、低空维修等12个维度,计划打造不少于100个具有示范意义的应用场景。

广州市发布的政策中,南沙区制定了数字技术应用示范项目管理办法,推动低空经济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广州市发展改革委也在相关政策中对低空经济应用场景给予支持。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在相关法规制定中,也涉及低空经济规范发展内容。

广东省在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中,将低空经济纳入重点培训领域,通过人才培养支撑产业发展。

该省这种以场景应用为导向,通过具体应用牵引产业发展的模式,充分发挥了制造业基础雄厚、应用场景丰富的优势。

浙江省模式

浙江省政策呈现技术创新和区域协同的特点。

通过江苏、上海、浙江、安徽四省市科技部门联合发布的长三角创新联合体建设工作指引,推进跨区域的技术创新合作,低空经济成为重点合作领域之一。

在农业领域,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发布的智慧农业引领区建设实施方案,将低空经济技术应用于农业现代化,推动农业生产智能化、精准化发展。该方案计划到2030年建成一批智慧农业引领区,低空农业应用成为重要组成部分。

浙江省经信厅等16个部门联合发布的相关政策中,也涉及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内容。浙江省人社厅等20个部门在职业技能培训政策中,将低空经济相关技能纳入培训范围。

这种多部门协同、技术创新驱动的模式,体现了浙江省数字经济发达、创新能力强的特点。

黑龙江省模式

黑龙江省政策突出制造业基础,重点支持航空航天产业发展。

省政府办公厅发布的支持航空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围绕通用航空装备、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航天飞行器、航天运载器、航空航天核心系统和关键零部件等产业领域,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及应用项目,最高给予2亿元补助。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在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中,将农业无人机操作等技能纳入培训内容,结合该省农业大省的特点,推进低空经济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黑龙江省的政策还注重产业链协同发展,不仅支持装备制造,也重视配套服务体系建设。

该省这种制造业与农业应用相结合的模式,充分发挥了重工业基础雄厚、农业资源丰富的双重优势。

四、政策工具与实施机制

财政支持工具

各地普遍采用财政补贴、奖励等直接支持方式,但在补贴标准和实施方式上呈现差异化特征。

黑龙江省提出对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及应用项目最高给予2亿元补助。湖北黄冈市对通用机场建设给予最高1200万元补助,对产业规模突破100亿元设定了明确目标。

河南郑州航空港区采用了按实缴注册资本比例奖励的方式,对总部企业按1%-2%给予奖励,最高500万元。四川遂宁市对起降点建设给予单个项目最高200万元、单户企业最高400万元奖励,采用了项目和企业双重标准。

不同地区财政支持的重点领域也有所差异,有的侧重基础设施建设,有的侧重产业发展,有的侧重总部经济,体现了各地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政策的特点。

场景牵引机制

多地通过发布应用场景清单的方式推动产业发展。

东莞市发布的场景清单包含37个具体应用场景,涵盖12个应用维度,计划打造不少于100个示范应用场景。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在其行动计划中,提出农牧业、边防、警务、安防、应急、智慧城市等多元化应用场景。四川省提出的低空旅游场景开发,结合了该省旅游资源丰富的特点。

这种场景牵引机制将抽象的产业发展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应用需求,为技术研发、产品制造、服务提供等各环节提供了明确的市场导向,有助于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发展。

平台载体建设

各地通过建设产业园区、服务平台等载体支撑产业发展。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提出规划建设低空经济产业园区。湖北黄冈市计划建设1个低空综合服务平台。

广州南沙区通过数字技术应用示范项目管理办法,建设数字化应用平台,推动低空经济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四川省提出建设低空飞行服务站网络,完善低空空域监管和服务体系。

这些平台载体建设政策体现了对产业发展基础条件的重视,通过搭建各类平台载体,为市场主体提供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支撑。

人才培养机制

人才培养政策主要通过职业技能培训的方式实施,但培训内容和实施方式呈现多样化特征。

广东省在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中,将低空经济纳入重点培训领域,聚焦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大力组织实施订单、定岗、定向式项目制培训。

黑龙江省在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中,涉及农业无人机操作等相关技能培训,结合该省农业大省特点,培养农业领域的低空经济应用人才。

浙江省人社厅等20个部门在职业技能培训政策中,也将低空经济相关技能纳入培训范围。

这些人才培养政策与各地产业发展重点相结合,针对不同应用领域制定差异化的培训内容,体现了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紧密结合。

五、政策内容演进特征

应用导向特征

7月份政策内容呈现出应用场景导向的特征。

东莞市发布的应用场景清单详细列举了37个具体场景,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提出多元化应用场景规划,四川省将低空经济与旅游消费相结合。

政策内容更加注重解决具体的市场需求和应用问题。各地政策普遍将应用场景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场景开放和示范应用带动产业发展,体现了政策制定思路的转变。

多领域拓展趋势

政策涉及领域从航空制造扩展到物流、旅游、农业、应急、公共服务等多个应用领域。

湖北黄冈市计划建成1-2个通用机场、50个以上起降点,涵盖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多个维度,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涉及农牧业、边防、警务等多个领域。

各地政策在制定过程中更加注重与本地优势产业和特色资源的结合。四川省结合旅游资源发展低空旅游,黑龙江省结合农业优势推进农业应用,浙江省结合数字经济优势推进技术创新,体现了多领域融合发展的趋势。

区域协同发展特征

部分地区开始注重区域协同发展,如长三角地区通过创新联合体建设推进跨区域合作,江苏、上海、浙江、安徽四省市科技部门联合发布工作指引,将低空经济纳入重点合作领域。

区域协同发展的特征还表现在政策内容的相互借鉴和经验分享上,不同地区在政策设计中参考了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形成了政策创新的扩散效应。

市场化机制运用

政策内容更加注重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场景开放、示范应用、竞争性分配等方式引导市场主体参与。

各地通过发布应用场景清单,为市场主体提供参与机会;通过设立奖励和补贴政策,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河南郑州航空港区通过差异化的奖励标准,吸引不同类型的总部企业落户。

政策设计中更加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减少政府的直接干预,通过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引导社会资本和市场力量参与低空经济发展。

这种市场化机制的运用,有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激发市场活力。

六、基于数据的政策特征分析

关键词频次分析

通过对政策文本的关键词统计,“发展”一词出现约38次,“低空经济”出现约33次,“无人机”出现约25次,“场景”出现约19次,“消费”出现约18次,“建设”出现约16次,“支持”出现约13次,“创新”约出现12次。

“发展”一词的高频出现显示了政策的发展导向,“无人机”作为低空经济的重要载体在政策中得到广泛关注,“场景”一词的频繁出现显示了应用场景在政策中的重要地位。“消费”一词的较高频次显示了政策对消费端应用的关注。

从关键词分布可以看出,当前政策更加注重实际应用和市场需求,技术创新、场景构建、消费促进等成为政策关注的重点领域,这一特征反映了低空经济政策从技术导向向应用导向的转变。

政策类型分布特征

在所有的政策中,分别有49.0%和60.8%提及应用场景和产业发展,构成了政策的主题类型。而投资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训、监管安全、消费促进等类型政策则形成补充。

不同类型政策在实施方式和支持重点上存在差异,应用场景类政策更注重市场需求导向,产业发展类政策更注重技术创新和制造能力提升,投资促进类政策更注重资本吸引和项目落地。

这种多类型政策的组合,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政策支撑体系,为低空经济发展的不同环节和不同主体提供了相应的政策支持。

地域政策数量分布

政策发布地域分布呈现不均衡特征,四川、河南、广东、浙江四省政策数量相对较多,占全国总数的37.3%,其他地区政策数量相对较少。

东部发达地区如广东、浙江在政策制定方面相对积极,中西部地区如四川、河南也表现出较强的政策制定能力,而一些传统工业地区如黑龙江则重点关注制造业发展。

七、政策实施环境分析

技术基础现状

当前低空经济政策的实施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基础条件。

无人机技术的逐步成熟为应用场景的拓展提供了技术支撑,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低空经济的智能化应用创造了条件。工信部发布的安全应急装备产业分类指导目录等政策,为相关技术和产品的标准化发展提供了指引。

各地政策中涉及的技术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从传统的农业植保、电力巡检扩展到城市物流、应急救援、旅游观光等多个领域。东莞市应用场景清单中涉及的技术应用领域达到12个维度,体现了技术应用的广泛性。技术基础的不断完善为政策实施提供了重要支撑。

市场需求基础

物流配送、应急救援、农业植保等领域对低空经济服务的市场需求为政策实施提供了现实基础。特别是在电商物流末端配送、偏远地区应急救援、大规模农业作业等方面,市场需求相对明确和稳定。

各地政策中呈现的应用场景多样性反映了市场需求的广泛性,东莞市37个应用场景涵盖了制造业城市的多种需求,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应用场景呈现了草原地区的特色需求。四川省的低空旅游场景开发反映了旅游市场的新兴需求。

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和差异化特征,为各地制定针对性政策提供了依据。

监管制度环境

国家层面在安全监管、标准制定等方面的政策为地方政策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

工信部发布的安全应急装备产业分类指导目录、市场监管总局和工信部发布的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行动方案等政策,为产业规范发展提供了制度框架。

公安部发布的知识产权犯罪打击意见、水利部发布的河湖库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建设方案等政策,从不同角度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这些国家层面的政策为地方政策实施提供了上位法依据和制度支撑。监管制度环境的不断完善,有助于降低政策实施的制度成本,提高政策执行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一图看懂

1754307763489.jpg
结语

2025年7月低空经济政策发布呈现出数量集中、层级分化、领域多元、区域差异等特征。政策内容表现了应用导向、多领域拓展、区域协同发展、市场化机制运用等特征。各地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形成了差异化的政策模式。随着政策体系的持续完善和实施环境的不断优化,低空经济将在更多领域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