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 “天辇 1 号” 的飞天梦:2035 年商业化,靠谱吗?

2025/08/12 10:44:57

1754966474372.png

题图 | 一汽红旗

近日,一汽红旗的飞行汽车项目负责人李丹透露了红旗飞行汽车的发展规划和技术进展,计划在2029年推出首款产品,2035年实现商业化的载人飞行

1754966498901.png

根据一汽红旗公布的“天辇1号”的照片,外形很炫酷,从侧面看,跟其他厂商的eVTOL产品相比也不遑多让。并且很明显属于分体式结构设计(陆行体+飞行体),之前广汽、奇瑞等厂商也大都采用了这种布局。

根据官方数据,这款飞行汽车的空中续航里程超过200公里,最高飞行时速达150km/h,该原型车已在2025年上海车展及香港车展亮相,并计划于年内完成首次飞行测试。

这个续航和时速已经超过了小鹏汇天(飞行续航里程 ≤100 公里,最高飞行时速 130km/h )和亿航智能(最大设计速度 130km/h,最大航程仅 30 公里,约 25 分钟航时)。但尚未完成飞行测试和商业运行,还不知道真实实力如何。所谓“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但也可以看出一汽红旗的飞行汽车路线是想往“飞得更远更快”上走(往送货上偏),这跟李丹强调的目标“在实现2035年载人商业飞行之前,该飞行汽车将探索货运应用场景”一致。

李丹的发言,字里行间透着一股 “我们是认真的” 劲儿。她强调当前的首要任务是确保基础性能“目标是在2025年底前实现稳定飞行”,言辞朴实。相比之下,前两年某新势力说 2025 年就能让飞行汽车满天飞,但现在连实车影子都没见着。

红旗提的 “国内首创飞行安全辅助决策系统”,听着挺厉害 —— 集成传感器、数据处理、人机交互,还能实时分析飞行参数和天气。但圈内人都知道,这类系统喊 “首创” 的不少,真能经住极端天气和复杂空域考验的,目前还没见到几个。

至于 “基于行业最高安全标准开发” 的飞行控制与航电系统,这话跟 “我们用料很扎实” 差不多,没有实测数据支撑,终究是纸上谈兵。

2035 年商业化这事儿,往远了说像个愿景,往近了看更像给资本市场递的一张名片。毕竟现在低空经济热得发烫,不拿出点硬规划,怎么吸引目光?只是希望红旗别学某些厂商,把 “规划” 当 “成果” 吹,到时候交不出货,又拿 “适航认证难”“政策没跟上” 当借口。

不过话说回来,比起那些签了一堆意向订单却连样机都没试飞的厂商,红旗至少把时间线和技术方向摆到了台面上。至于能不能如期让普通人坐上飞行汽车,只能说:2035 年太远,但每一步都得踩实了 —— 毕竟天上飞的东西,可容不得半点儿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