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推动AI与低空飞行等前沿技术深度融合

2025/08/27 18:35:55
题图 | AI生成

近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国发〔2025〕11号),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下发。这是继此前相关人工智能政策后,国家层面对AI产业发展和应用的又一重要战略部署,标志着中国人工智能发展进入全新阶段。

图源:中央人民政府

关于低空经济方面,该文件在“人工智能+”消费提质部分专门提及了低空飞行领域的发展方向。文件明确指出,加快农业数智化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智能农机、农业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与此同时,要加快人工智能与元宇宙、低空飞行、增材制造、脑机接口等技术融合和产品创新,探索智能产品新形态。这一表述将低空飞行与前沿技术并列,体现了国家对低空经济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重视。通过AI技术赋能,低空飞行领域有望在产品智能化、飞行安全、运营效率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为低空经济的规模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该意见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到2027年,率先实现人工智能与6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到2030年,相关应用普及率超90%,智能经济成为重要增长极;到2035年,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这一分阶段目标设定体现了渐进式发展路径和量化考核导向。

文件将重点行动划分为六大领域,涵盖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福祉、治理能力和全球合作。在科学技术领域,强调加速科学发现进程,推动基础科研平台智能化升级,探索人工智能驱动的新型科研范式。在产业发展方面,重点培育智能原生新模式新业态,推进工业全要素智能化发展,加快农业数智化转型,创新服务业发展模式。这种全方位布局体现了人工智能作为通用性技术的广泛应用潜力。

在消费提质领域,文件提出拓展服务消费新场景和培育产品消费新业态两个维向。前者重点发展提效型、陪伴型智能应用,提升文娱、电商、家政等生活服务品质;后者强调推动智能终端"万物智联",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AI手机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产品。这一布局有望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和新兴消费增长点形成。

民生福祉方面的部署最具人文关怀色彩。文件提出创造更加智能的工作方式,积极发挥AI在创造新岗位和赋能传统岗位方面的作用,同时加强就业风险评估;推行更富成效的学习方式,实现大规模因材施教;打造更有品质的美好生活,特别是在医疗健康、文化产业、养老托育等领域的应用。这些措施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文件的重要着力点。通过开创社会治理人机共生新图景、打造安全治理多元共治新格局、共绘美丽中国生态治理新画卷,推动政府治理模式创新。特别是在政务服务、公共安全、生态环境等领域的AI应用,有望显著提升治理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

全球合作维度体现了开放发展理念。文件强调推动人工智能普惠共享,把AI作为造福人类的国际公共产品;共建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体系,支持联合国发挥主渠道作用。这一表态彰显了中国在AI全球治理中的责任担当和合作诚意。

在基础支撑能力建设方面,文件从模型基础能力、数据供给创新、智能算力统筹、应用发展环境、开源生态繁荣、人才队伍建设、政策法规保障、安全能力水平等八个方面进行了系统部署。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对开源生态的重视,支持人工智能开源社区建设,构建面向全球开放的开源技术体系,这对于技术普惠和创新生态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该文件的出台时机选择颇具战略考量。当前全球AI发展进入关键期,各国竞争日趋激烈,中国通过系统性政策部署,旨在巩固和扩大在AI领域的优势地位。文件强调坚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过程,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因地制宜抓好贯彻落实,体现了自上而下的统一部署和因地制宜的差异化实施相结合的治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