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项政策密集出台!2025年8月低空经济政策全景解析

2025/09/02 22:37:11
题图 | AI生成

2025年8月,我国各级政府围绕低空经济发展密集发布政策文件,呈现出政策供给集中、覆盖面广、措施具体的特征。

据不完全统计,本月共计发布涉及低空经济的政策文件42项,涵盖国务院、部委、省级政府、市级政府等不同行政层级,地域分布涉及广东、海南、贵州、四川、内蒙古、福建、河北、山东、陕西、云南、广西、江苏、河南、重庆、甘肃、北京、郑州等17个省市自治区。

政策内容涉及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应用场景拓展、人才培养、标准制定、安全监管等多个维度,体现了低空经济政策体系的系统性构建。

本文从政策发布特征、重点领域内容、区域差异化模式、实施机制等角度,对8月份低空经济政策进行全面梳理和客观分析。

政策发布特征与时空分布

发布时间特征

8月份低空经济政策发布呈现出时间分布相对均匀的特征。

从具体发布时间看,8月1日发布3项政策,包括广东省《数据赋能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贵州省《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和四川省《信息基础设施强基赋能行动方案》。8月中旬成为政策发布的集中时期,8月14日单日发布4项政策,涉及贵州、云南、广西、江苏等地。8月下旬政策发布频次保持稳定,8月21日发布3项政策,8月27日发布4项政策。

1756823477829.jpg

1756823498326.jpg

整个8月份,政策发布时间跨度覆盖全月,从8月1日至8月28日均有相关政策出台,显示了低空经济政策制定的持续性和系统性推进态势。发布频次上,月初、月中、月末均保持较高的发布密度,反映了各地政府对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以及政策制定的紧迫性。

行政层级分布

从政策发布的行政层级分布看,国家级政策8项,占比19.0%,包括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交通运输部、工信部、教育部、民航局、体育总局等部门发布的政策文件。

省级政府政策23项,占比54.8%,涵盖广东、海南、贵州、四川、内蒙古、福建、河北、山东、陕西、云南、广西、江苏、河南、重庆、甘肃、北京、江西等17个省市自治区。

市级政府政策9项,占比21.4%,主要来自石家庄、东营、西安、济南、南京、珠海、广州、成都、贵阳等地级市。区县级政策1项,占比2.4%,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布。此外还有1项文旅促进活动,占比2.4%

省级政府成为低空经济政策发布的主体力量,显示了省级层面对低空经济发展的统筹规划功能。市级政府政策数量紧随其后,体现了地方政府在低空经济政策执行和具体实施中的重要作用。国家部委政策虽然数量较少,但在宏观指导和行业规范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地域分布特征

从地域分布来看,广东省以6项政策位居首位,占比12.8%,涵盖省级政府、地级市和专项机构等不同层级。贵州省发布4项政策,占比8.5%,包括省政府办公厅和省直部门发布的综合性政策。河北省、山东省各发布3项政策,占比均为6.4%。海南、四川、内蒙古、福建、陕西、云南、广西、江苏、河南、重庆、甘肃、北京等地各发布1-2项政策。

地域分布呈现出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重点省份并重的格局。

东部地区如广东、江苏、山东等经济发达省份在政策数量和内容深度上表现突出,体现了经济基础与政策创新的正相关关系。中西部地区如贵州、河南、四川等地也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显示了低空经济发展的全国性布局特征。部分传统航空产业基础较好的地区,如陕西西安、河南郑州等,在政策制定上体现了产业基础优势的转化。

基于数据的政策特征分析

关键词频次分析

通过对42项低空经济政策文件的关键词统计分析,“低空经济”一词出现频次最高,达到89次,体现了政策主题的核心地位。“无人机”相关表述出现56次,涵盖无人机驾驶员、无人机配送、无人机物流、植保无人机等多种具体形式。“应用场景”及相关表述出现42次,反映了各地政府对场景牵引发展模式的重视。

“产业发展”相关词汇出现38次,包括产业集群、产业生态、产业链等表述,显示了政策对产业体系构建的关注。“基础设施”相关表述出现33次,涵盖低空智联网、飞行服务保障体系等内容。“人才培养”相关词汇出现27次,体现了对人力资源建设的重视。“安全监管”相关表述出现23次,反映了政策制定中对安全发展的考量。

关键词频次分析显示,低空经济政策内容聚焦于产业发展、应用拓展、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安全监管等五大核心领域,体现了政策体系的系统性和全面性。无人机作为低空经济的重要载体得到了政策的高度关注,应用场景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

政策类型分布特征

通过对42项低空经济政策的详细分类统计,政策类型分布呈现以下特征:

按政策主要功能分类统计:

综合性发展规划类政策10项,占比23.8%,主要包括各地发布的低空经济发展行动方案、三年行动计划、产业发展规划等顶层设计文件。

标准规范类政策9项,占比21.4%,包括技术规范、管理规定、竞赛规则、立法征集、条例草案等制度建设内容。

宏观政策指导类6项,占比14.3%,涵盖国务院、部委发布的涉及低空经济的宏观政策文件。

专项支持政策5项,占比11.9%,包括财政奖励、项目补贴、投资促进等具体激励措施。

应用场景拓展政策5项,占比11.9%,主要涉及低空旅游、消费促进、场景示范等应用推广。

基础设施建设政策4项,占比9.5%,聚焦于低空智联网、信息基础设施、气象保障等支撑体系建设。

人才培养政策3项,占比7.1%,涵盖专业人才培养、技能提升、教育培训等人力资源建设。

按涉及重点领域统计(多领域交叉):

33.3%的政策(14项)涉及应用场景拓展,包括低空物流、文旅体验、城市服务等具体场景。

31.0%的政策(13项)涉及产业发展,涵盖产业集群、制造基地、企业培育等产业建设内容。

19.0%的政策(8项)涉及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低空智联网、飞行服务保障、信息基础设施等。

14.3%的政策(6项)涉及人才培养,涵盖飞手培训、专业教育、技能提升等人才建设。

14.3%的政策(6项)涉及投资促进和财政支持,包括资金奖励、建设补贴、消费券等激励措施。

11.9%的政策(5项)涉及数据和数字化,包括数据平台、数字化转型、标准体系等信息化建设。

9.5%的政策(4项)涉及安全监管,包括安全规范、监管体系、风险防控等安全保障。

政策类型分布呈现出综合性规划政策和标准规范类政策数量最多的特征,二者合计占比45.2%,体现了各地政府注重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的政策制定思路。

从涉及领域看,应用场景拓展和产业发展成为政策关注的重点,超过60%的政策涉及这两个领域,反映了场景牵引和产业培育的政策导向。

重点领域政策详细分析

应用场景类政策

应用场景拓展成为8月份低空经济政策的重要着力点,涵盖物流配送、文旅体验、应急救援、农业生产等多个领域。

广东珠海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低空观光、飞行体验、个人娱乐飞行等多元化低空旅游产品,培育岛际、市区-海岛、港澳-海岛等低空通勤载人航线,推出市内“空中巴士”水上飞机旅游线路。该政策还提出持续开发全域无人机服务、海岛海鲜无人机运输极速达、锚地服务区物资运送、"四化"新型智慧住宅无人智能末端配送等系列新场景。

福建省通信管理局发布的《信息通信行业推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明确探索基于通感遥深度融合的低空安防、车联网、低空通航、无人机物流、低空巡查等城市级应用,以应用场景拓展为核心,加快探索5G-A技术在低空物流、低空旅游、低空农业、应急救援等关键领域的创新应用。

贵州省《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提出支持利用山体、高桥开发低空跳伞、滑翔伞、索降等极限运动项目,有序发展低空消费,拓展低空应用场景。

应用场景类政策呈现出因地制宜、特色化发展的特点。沿海地区如珠海市重点发展海岛连接和海上观光,山区地区如贵州省重点发展极限运动和山地体验,体现了地理条件与应用场景的有机结合。政策内容从传统的物流配送向文旅体验、城市服务、公共安全等领域延展,显示了低空经济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

产业发展类政策

产业发展类政策聚焦于低空经济全产业链构建,涵盖研发制造、运营服务、配套支撑等环节。

石家庄市《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规划》提出打造全国低空飞行器重要生产基地、全国无人机通信技术装备研发生产基地、全国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样板城市、华北地区低空飞行器测试运维培训服务基地四个定位,明确到2027年全市低空经济企业达到100家以上,营业收入达到100亿元。

云南省《支持低空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以应用场景需求的低空航空器为重点,对提升产业链韧性和配套能力贡献突出的项目,给予最高1000万元奖励。

广西自治区工信厅《制造业重点优势产业补链强链延链行动方案》明确大力发展通用航空装备,深度挖掘低空经济应用场景,积极研发广西本土大中型载人垂直起降飞行器和物流无人驾驶航空器等装备。

产业发展类政策在资金支持方面呈现出差异化特征。云南省提出最高1000万元的项目奖励,体现了对重大项目的集中支持。河南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前瞻布局未来产业行动计划》明确加快低空智能网联设施建设,加强无人驾驶航空器、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整机研发,完善关键零部件、核心系统、低空服务产业生态。这些政策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指引和资金保障。

投资促进类政策

投资促进类政策通过财政奖励、建设支持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低空经济发展。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加快航空产业发展若干措施》明确对在航空港区落地建设专业化园区保障航空新材料、设备研发制造,飞行模拟机制造(或运营)等高质量项目落地的,按认定的规划建筑面积,分阶段给予最高不超过500元/平方米的建设奖励支持。对在郑州航空港建设运营的省级低空飞行服务中心,最高可按250万元/年给予运营支持,支持年限最高3年。

重庆市经信委《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工作方案》提出推动股权投资基金体系建设,重点支持人工智能、具身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以及基础零部件、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等基础领域初创型企业成长培育。云南省政策中提出每年发放消费券2000万元,支持高空跳伞、低空观光、无人机表演、飞行体验等低空消费活动。

投资促进政策在支持方式上呈现出多元化特征,既有直接的资金奖励,也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还有消费券发放等间接促进方式。支持标准方面,郑州航空港区的500元/平方米建设奖励和250万元/年运营支持体现了对重点项目的精准支持。这些政策为社会资本参与低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基础设施类政策

基础设施建设是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相关政策聚焦于低空智联网络、飞行服务保障等关键环节。广东省政数局《数据赋能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底建成低空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基于实景三维广东数据底图,推动城市建筑物、交通路网等数据融合汇聚,构建全省低空数据底图并建立数据常态化更新机制。

四川省通信管理局《信息基础设施强基赋能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全省累计建成5G基站超32万个,加强工业互联网、车联网、低空智联网等融合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福建省通信管理局政策明确鼓励在有条件的城市建设基于通感融合的低空网络基础设施,构建泛在感知能力。

基础设施类政策在建设目标上体现了量化和具体化特征。四川省提出5G基站32万个的明确数量目标,广东省提出2027年底建成低空行业可信数据空间的时间节点要求。政策内容从传统的物理基础设施向数字化、智能化基础设施延伸,体现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趋势。

人才培养类政策

人才培养类政策聚焦于专业技能提升和人才队伍建设,涵盖飞行员培训、技术人员培养等方面。

广西自治区人社厅《实施“技能照亮前程”三年行动计划》明确聚焦低空经济发展,大力开展无人机驾驶员、无人机装调检修工、无人机测绘操控员等职业(工种)培训,鼓励各地与民航部门合作,探索建立"一培双考双证"模式。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2025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方案》明确围绕农机安全生产和智慧农业应用场景,着力培养一批高素质农机手、农业生产无人机飞手,组织举办农机手技能提升专题培训班。贵州省人社厅《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若干措施》提出通过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先进制造业等新质生产力领域挖掘一批岗位,2025年底前释放各类岗位40万个以上。

人才培养政策在培训内容上呈现出专业化、细分化特征。广西自治区明确了无人机驾驶员、装调检修工、测绘操控员等具体工种,山东省聚焦农业无人机飞手等特定领域人才。培训模式上,广西提出的“一培双考双证”模式体现了培训认证的标准化要求。

1756823539779.jpg

1756823561540.jpg

区域政策模式差异化分析

广东模式:数据驱动与全产业链布局

广东省在低空经济政策制定上呈现出数据驱动和全产业链布局的特征。

省政数局发布的《数据赋能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围绕健全低空数据标准规范、夯实低空数据底座、加强低空数据开发利用、完善低空数据产业生态、强化低空数据安全保障五个方面提出15项主要任务。该方案明确基于实景三维广东数据底图,推动城市建筑物、交通路网等数据融合汇聚,构建全省低空数据底图并建立数据常态化更新机制。

省政府办公厅发布的《推动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进一步扩大卫星应用产业规模,加快推动卫星互联网服务在低空经济、移动通信、物流运输、智慧城市、太空挖矿、太空旅游、应急救援等前沿领域落地重大应用场景创新示范项目。珠海市的消费促进政策则聚焦于低空旅游产品开发和消费场景拓展,形成了从基础数据到应用服务的完整政策链条。

广东模式的突出特点在于将数据要素作为低空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通过数据底图构建、数据融合应用、数据产业生态等系统性安排,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数字化基础。同时,该模式注重商业航天与低空经济的协同发展,体现了空天一体化的发展理念。

贵州模式:消费牵引与特色场景打造

贵州省采用消费牵引和特色场景打造的政策模式。

省政府办公厅发布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支持利用山体、高桥开发低空跳伞、滑翔伞、索降等极限运动项目,有序发展低空消费,拓展低空应用场景。《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围绕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建设低空智联基础设施、提升低空产业竞争力、打造低空特色应用场景、强化低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训等五方面提出25项主要任务。

贵阳市司法局发布的《数字经济促进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明确推进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建设低空经济时空大数据平台,开展低空数据存储、数字交易以及数据安全研发,在文化、体育、旅游、物流、交通、城乡服务、行业监测等领域打造低空经济赋能场景应用示范。人社厅发布的就业促进政策提出通过低空经济等新质生产力领域挖掘岗位,2025年底前释放各类岗位40万个以上。

贵州模式充分利用了山地地形优势,将极限运动、山地体验等特色项目作为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该模式注重将低空经济发展与消费促进、就业创造相结合,体现了新兴产业发展的民生导向。同时,该模式通过数字经济条例等法规性文件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河北模式:北斗融合与应用场景聚合

河北省形成了以北斗技术融合为核心,多应用场景聚合发展的政策模式。

省工信厅发布的《加快推动北斗规模应用三年行动方案》明确推动北斗在低空空域安全监管、空中游览、无人机配送等方面的大规模应用,融合低轨卫星通信、高精度遥感等技术,实现低空活动的全域感知、智能调度和协同管理。省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关于推动百项北斗创新应用场景建设的通知》围绕低空经济等20个细分领域,在全省打造100个北斗创新应用场景,其中低空经济领域包含9个创新应用场景。

石家庄市《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规划》提出打造四大基地定位,明确到2027年全市低空经济企业达到100家以上,营业收入达到100亿元的具体目标。省市场监管局发布的《低空经济产业质量强链补链暨产业链质量联动提升工作措施》围绕优化低空产业经营主体环境、推进低空产业关键质量技术攻关等8个方面提出18项具体工作任务。

河北模式的特点在于将北斗导航技术作为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通过北斗+低空经济的融合发展模式,提升低空活动的安全性和智能化水平。该模式注重质量标准体系建设,通过质量强链补链措施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四川模式:信息基础设施先行与技术融合创新

四川省采用信息基础设施先行建设,技术融合创新驱动的政策模式。

省通信管理局发布的《信息基础设施强基赋能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全省累计建成5G基站超32万个,实现5G-A地级及以上城市、5G RedCap县级以上城市规模覆盖,加强工业互联网、车联网、低空智联网等融合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低空经济、车联网等领域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应用赋能示范标杆。

成都市气象局主导制定的《低空气象监测技术规范》与《低空气象服务技术规范》两项四川省级地方标准正式立项,内容覆盖低空气象监测的要素、环境、设施、设备技术要求、数据传输、运行维护等方面,以及低空气象服务的对象、内容、流程等关键环节。成都市气象局组建成都低空气象台、低空经济气象服务中心和低空气象实验室,重点开展算法研究、资料同化、预报技术等8个方面的科研攻关。

四川模式突出了信息基础设施的先导作用,通过大规模5G基站建设和低空智联网构建,为低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信息化基础。该模式注重技术标准制定和科研创新,通过地方标准立项和专业机构建设,提升了低空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撑能力。

河南模式:未来产业布局与战略性集群发展

河南省形成了以未来产业布局为引领,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为支撑的政策模式。

省政府办公厅发布的《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前瞻布局未来产业行动计划》明确加快低空智能网联设施建设,加强无人驾驶航空器、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整机研发,完善关键零部件、核心系统、低空服务产业生态,构建空天地一体、通感算一体、设施与应用深度融合的新一代信息网络体系。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加快航空产业发展若干措施》明确壮大以民用航空器相关制造、飞行模拟机制造、航电设备制造、航空新材料等为主的航空装备产业集群,对落地建设专业化园区的高质量项目给予最高不超过500元/平方米的建设奖励支持,对省级低空飞行服务中心最高可按250万元/年给予运营支持。

河南模式的特点在于将低空经济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通过系统性的产业规划和集群化发展策略,推动低空经济与航空产业的深度融合。该模式注重产业载体建设和专业园区发展,通过明确的奖励政策吸引优质项目集聚。

政策工具与实施机制

财政支持工具

财政支持工具在8月份低空经济政策中呈现出多样化和精准化特征。云南省政策明确对提升产业链韧性和配套能力贡献突出的项目给予最高1000万元奖励,每年发放消费券2000万元支持低空消费活动。郑州航空港区对落地建设专业化园区的项目按认定的规划建筑面积分阶段给予最高不超过500元/平方米的建设奖励支持,对省级低空飞行服务中心最高可按250万元/年给予运营支持,支持年限最高3年。

财政支持在支持对象上体现了全产业链覆盖的特点。既有对研发制造环节的项目奖励,也有对基础设施建设的补贴支持,还有对终端消费的券补促进。在支持方式上,采用了直接资金奖励、建设补贴、运营支持、消费券发放等多种形式,体现了财政政策工具的灵活性。

支持标准方面呈现出差异化特征。云南省的1000万元项目奖励主要针对重大产业项目,郑州航空港区的500元/平方米建设奖励和250万元/年运营支持针对园区建设和服务中心运营,体现了不同地区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差异化支持政策的特点。

场景牵引机制

场景牵引机制成为低空经济政策的重要实施路径,通过具体应用场景的开发和推广带动产业发展。

河北省发展改革委提出在全省打造100个北斗创新应用场景,其中低空经济领域包含9个创新应用场景,推动北斗在低空空域安全监管、空中游览、无人机配送等方面的大规模应用。

广东珠海市政策明确开发和推广低空观光、飞行体验、个人娱乐飞行等多元化低空旅游产品,培育岛际、市区-海岛、港澳-海岛等低空通勤载人航线,持续开发全域无人机服务、海岛海鲜无人机运输极速达、锚地服务区物资运送等系列新场景。福建省政策提出探索基于通感遥深度融合的低空安防、车联网、低空通航、无人机物流、低空巡查等城市级应用。

场景牵引机制在实施方式上体现了系统性规划和分类推进的特点。河北省通过百个场景建设计划形成规模化推进态势,珠海市结合海岛地理特色开发特定场景,福建省基于技术融合开发城市级应用场景。这些机制为低空经济技术验证、商业模式探索、市场培育提供了重要平台。

平台载体建设

平台载体建设政策聚焦于产业集聚和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广东省政数局政策提出到2027年底建成低空行业可信数据空间,构建全省低空数据底图并建立数据常态化更新机制。西安市《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建设集模式创新、技术攻关、人才集聚、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于一体的产业创新中心,重点围绕低空经济和无人机等产业方向布局建设。

陕西省市场监管局政策明确建设陕西省低空经济产业链质量提升与服务中心,推动资源共享和产学研用一体化,构建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贵阳市政策提出建设低空经济时空大数据平台,开展低空数据存储、数字交易以及数据安全研发。

平台载体建设呈现出功能多元化和服务综合化特征。既有数据服务平台,也有产业创新中心,还有质量提升服务中心,体现了不同功能平台的协同发展。这些平台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数据服务、质量保障等多方面的公共服务。

人才培养机制

人才培养机制聚焦于专业技能提升和人才队伍建设。

广西自治区人社厅政策明确大力开展无人机驾驶员、无人机装调检修工、无人机测绘操控员等职业培训,探索建立“一培双考双证”模式。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政策聚焦农机手技能提升培育,着力培养高素质农机手、农业生产无人机飞手,组织举办专题培训班。

郑州航空港区政策明确支持飞行、适航、航空器和发动机制造与维修、飞行模拟机研制、航空租赁、航空培训等各类航空领域高级人才引进。珠海市政策提出加速建设低空产业测试验证基地、无人机飞手培训基地。

人才培养机制在培训内容上体现了专业化和细分化特征。广西自治区明确了三类具体工种培训,山东省聚焦农业无人机应用,郑州航空港区覆盖航空全产业链人才需求。培训方式上,既有专门的培训班组织,也有基地化培训,还有“一培双考双证”等创新模式。

结语

2025年8月低空经济政策发布呈现出数量集中、覆盖面广、内容丰富的特征。

42项政策文件从政策发布的时空分布看,各级政府保持了持续稳定的政策供给,省级政府成为政策制定的主体力量,地域分布体现了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并重的格局。

从政策内容分析看,应用场景拓展、产业发展、投资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等重点领域得到了系统性政策覆盖。

从区域模式看,不同地区结合自身实际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

从实施机制看,财政支持、场景牵引、平台载体、人才培养等多元化政策工具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这些政策为我国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体现了政府对新兴产业培育的系统性考量和精准化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