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商用无人机博览会:AI驱动行业转型,人才培养成发展核心

2025/09/09 18:30:37

题图 | 美研网

9月2日至4日,备受瞩目的商用无人机博览会(Commercial UAV Expo)在美国拉斯维加斯盛大举行。全球无人机技术领域的领军企业、专家及行业代表齐聚一堂,围绕行业发展的前沿趋势展开深度探讨。其中,一场聚焦自主性、人工智能与创新如何重塑无人机操作员角色、改变企业规模化部署无人机技术方式的研讨会,引发了广泛关注。

角色重塑:从“操控者”到“管理者”的跨越

图源:美研网

十年前,无人机操作高度依赖具备精湛实操技能的专业飞行员,飞行技术是行业核心竞争力。而在本次研讨会上,与会嘉宾普遍认为,随着技术的迭代升级,无人机操作员的角色正发生根本性转变,逐渐向系统管理、数据解读与战略规划方向倾斜。

“我们早已告别产品试错的创新初期,”Flyability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阿德里安・布里奥(Adrien Briod)明确表示,“如今无人机已成为各行业日常工作的必备工具,其价值更多体现在业务落地层面。”

FlytBase首席执行官尼廷・古普塔(Nitin Gupta)将这一转变概括为从“专注飞行”到“聚焦问题”的升级。他进一步解释:“理想状态下,无人机应处于‘隐形’状态——使用者无需纠结飞行路径、操控技巧,只需专注于如何通过无人机解决实际工作难题。”这种转变意味着行业评价标准不再局限于技术操作能力,而是更看重无人机技术为企业带来的实际业务价值。

规模化落地:系统、生态与合作的协同攻坚

图源:美研网

实现无人机项目的规模化推广,仅依靠高性能的飞行器远远不够。研讨会中,嘉宾们一致强调,用户友好的操作体系、完善的产业生态以及紧密的客户合作,是推动行业规模化发展的三大核心支柱。

Wingtra首席技术官阿明・安布埃尔(Armin Ambuehl)指出:“对于大型企业和机构而言,无人机技术的内部传递与员工培训是一大痛点。从硬件设计到系统搭建,简化操作流程、降低使用门槛,才能真正满足客户的规模化应用需求。”

在公用事业领域,Ameren公司的詹姆斯・皮尔斯(James Pierce)特别强调了合作研发的重要性。“我们希望在采购前深度参与技术测试,并在产品开发阶段发挥行业视角,推动技术更好地适配公用事业的场景需求,实现精准落地。”

嘉宾们同时提到,无人机的行业渗透不仅是设备的普及,更离不开全链条的服务支撑。服务提供商的专业支持、定制化的培训体系以及持续的技术维护,对行业长期发展至关重要。正如布里奥所说:“这些配套要素共同构成了完整的解决方案,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其核心地位都不会改变。”

AI赋能:激活行业潜力的核心引擎

图源:美研网

人工智能成为本次研讨会探讨行业未来的核心议题,与会嘉宾纷纷肯定其对无人机行业的颠覆性影响。AgEagle航空系统公司首席执行官比尔・欧比(Bill Irby)认为,面对AI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行业需保持灵活应变的态度:AI必将深刻改变行业格局,但具体的落地路径仍需探索,保持开放与灵活是关键。

古普塔则从应用落地角度分析:“最容易落地的AI应用集中在数据分析领域,通过AI快速处理、解读飞行采集的海量数据,已能为行业创造显著价值。而诸如物理世界交互等复杂应用,还需要技术突破与监管政策的协同适配。”

布里奥也提醒道,尽管AI能力强大,但在安全关键场景中,人类判断的核心地位不可替代。“无论是桥梁安全评估还是船舶出海检测,仅凭AI结论无法让人们信服。因此,我们正在构建‘人类主导、AI辅助’的决策系统,既发挥AI的技术优势,又坚守人类的安全把控底线。

嘉宾们一致认为,若能实现技术迭代与信任建设的同步推进,AI在“一对多”集群操作、安全性能提升、行业标准统一等方面的作用将充分释放,为无人机行业的高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协同演进:平衡监管、信任与技术的三角关系

图源:美研网

研讨会还聚焦于技术发展与监管框架之间的适配问题。安布埃尔指出,目前监管机构对操作员角色转变的认知,与行业所期待的“从飞行员到分析师、管理者”的定位仍存在差距,这成为行业发展的一大阻碍。

对此,嘉宾们建议,行业需在保持前瞻性的同时,采取务实的推进策略。古普塔以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为例:“早期自动驾驶也曾面临广泛质疑,但如今已在全球多个城市实现与人类驾驶车辆的协同通行。无人机行业的监管适配,也需要经历这样的磨合过程。”

构建多方信任体系被视为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研讨会主持人、Buzz Solutions首席执行官凯特琳・阿尔贝托利(Kaitlyn Albertoli)强调:“无人机行业的未来,不仅取决于技术能达到何种高度,更取决于能否平衡好技术潜力、监管要求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关系,赢得监管机构、客户及公众的信任。”

人才培育:筑牢行业发展的基石

图源:美研网

随着自主性与AI技术的深度融合,人才储备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与会嘉宾普遍认为,当前无人机行业的培训体系急需升级,从传统的飞行操作培训,转向数据解读、系统管理、业务问题解决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对于未来人才需求,嘉宾们描绘了清晰图景:AI将成为操作员的“得力助手”,承担基础性、重复性工作,而人类操作员则聚焦于复杂问题的分析与决策。“人类的核心优势在于深度思考能力——能够精准界定问题、分析边界并制定解决方案,这是AI无法替代的,”安布埃尔强调。

这一转型要求行业构建更全面的人才培育体系,不仅要提供专业培训,还要搭建完善的支持机制,同时向市场普及无人机技术的能力边界与价值空间。正如布里奥总结:“产品开发的核心原则是‘降低使用门槛,无需用户过度思考’,但同时必须通过教育引导,让市场充分理解技术的价值,才能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当前,无人机行业正处于从“技术驱动”向“价值驱动”转型的关键阶段,AI与自主性技术的突破正在重塑行业生态与人才需求。尽管在监管适配、信任建设与人才储备等方面仍面临挑战,但无人机技术对各行业的变革潜力已日益凸显,未来发展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