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公安招 53 名无人机公务员:低空时代的 “刚需岗”,为何门槛却很高?
题图 | AI生成
最近刷到了安徽省公安机关急需紧缺专业公务员专项招录的消息,我最先注意到的不是 279 名的总招录规模,而是其中 53 个无人机相关岗位 —— 政府部门对无人机技术的需求正在 “落地” 。
此次安徽的招录很有代表性:覆盖省、市、县三级公安,39 个岗位计划都聚焦 “执法勤务 — 安全防范技术”,要么做无人机使用及防控技术研究,要么负责实战运用,录用后要扛下警用无人机操作、技术研发、防控体系搭建等活儿,最终服务于治安防控、应急处突这些核心公安业务。网上报名通道从 9 月 7 日开启,到 12 日 18 点就关,留给符合条件者的时间不多了。
但仔细琢磨这份招录清单,再结合近几年各地的类似岗位,我总觉得有两个点值得聊聊。一方面,这确实印证了一个趋势:随着无人机从 “小众工具” 变成政府日常事务的 “标配助力”—— 比如公安巡逻、应急救援、自然资源监测,未来各地释放的相关公务员岗位大概率会越来越多,毕竟低空经济在发展,公共服务对 “空中视角” 的需求只会增不会减。
可另一方面,当前的现状也很明显:像安徽这样一次招 53 人的情况,其实不算常见,多数地区的无人机岗位还是 “零星分布”,整体数量并不算多。
更关键的是,门槛并不低 —— 这次安徽的岗位虽没明说,但参考全国同类招录规律,本科以上学历是基本盘,航空航天、测控技术、电子信息这类对口专业往往是 “硬筛选”,再加上必须持有的无人机驾驶资格证(比如 CAAC 执照、警用无人机证),层层下来,能符合条件的人其实已经经过了一轮 “专业过滤”。
其实想想也不难理解,这些岗位要的或许不是 “会飞就行” 的普通飞手:警用无人机要应对复杂场景的侦查;防控体系搭建要结合实战需求,得懂业务逻辑;甚至日常操作都可能涉及敏感数据和紧急任务。这些专业背景和资质认证,即是一道筛选的门槛,或许也是为了任务的安全。
对想往这个方向发展的人来说,安徽这次的招录既是机会,也是提醒:想挤入政府系统的无人机岗位,先把学历、专业基础打牢,再把资格证拿到手,或许才能在未来更多的招录中抓住机会。
现在进入体制内越来越难,即使无人机巡检在接下来的低空时代将成为政府的 “刚需岗”,但筛选条件从来都不会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