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挑山工”到空中“智能助手”,黄山景区用无人机重塑旅游服务
图源:极客公园
当晨光初现时,一架大疆经纬M350 RTK无人机从黄山迎客松附近缓缓升起,搭载着高清摄像设备沿着天都峰的险峻山路巡视飞行。实时传回的4K画面清晰显示着栈道状况、游客分布和潜在安全隐患。这一幕,正成为黄山景区日常运营的新常态。
为何山岳景区需要“空中智慧”?
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1981年创作的《挑山工》,让一代代国人熟悉了这些长期在山区负重奔波的特殊群体。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游客安全需求的不断提升,传统的人工巡检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化景区管理的需要。
据了解,黄山景区旅游旺季时物资运输量最高接近20吨,这给景区的安全管理和游客服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在一些人员难以到达的危险区域,传统巡检方式存在明显的安全盲区。
图源:黄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
大疆M350 RTK如何“飞”入黄山
近年来,黄山景区开始引入大疆经纬M350 RTK无人机系统,这标志着该景区向智慧旅游转型迈出了关键一步。
图源:大疆创新
大疆经纬M350 RTK作为目前大疆行业性能较强的旗舰飞行平台,技术参数亮眼:拥有55分钟续航时间,最高飞行高度达海拔7000米,抗风能力达12米/秒,支持IP55防护等级,可在-20℃至50℃环境中工作,最多可同时搭载三个负载,载重达2.7公斤。
该设备具备六向双目视觉和红外传感功能,可全方位自主避障。M350 RTK机身搭载的飞行相机拥有出色夜视能力,即使夜间作业也能清晰呈现周遭环境,大大提升全天候作业安全性。电力系统采用TB65双电池设计,支持热替换,电池循环充放可达400次。大疆DJI FlyCart 30已在黄山开展“无人机山地场景运输创新实践”,为景区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
从人工到智能的管理模式升级
在引入无人机前,黄山景区面临传统管理瓶颈:人工巡检需要2-3天才能完成全景区覆盖,悬崖峭壁等危险区域人员无法到达,形成安全监管盲区。传统固定摄像头覆盖有限,应急响应速度慢,难以满足现代化景区精细管理需求。
无人机技术的引入实现了根本性变革。单架无人机仅需2小时就能完成传统人工2-3天的巡检任务,高清摄像头能发现人眼难以察觉的安全隐患,可深入危险区域精准检测。通过无人机与导游服务结合,不仅提升了安全管理水平,更为游客带来前所未有的服务体验。
应急响应方面,无人机可在5分钟内到达现场,实时传回高清画面,还能执行应急物资投送。整体运营效益显著:大幅降低人力巡检成本,扩大安全监控覆盖面积,实现24小时不间断智能监控。
无人机:不仅仅是“飞行的眼睛”
无人机在黄山景区的应用价值体现在多重维度。
从安全保障看,从根本上降低了危险环境作业风险,大幅提升安全隐患发现的准确性。经济效益显著,据业内分析,尽管前期投入较大,但长期运营成本显著降低,投资回报周期相对较短。技术创新方面,无人机搭载高清摄像设备和语音交互系统,为游客提供实时景点讲解和路线引导,实现传统服务数字化升级。
图源:黄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
这一成功实践的示范效应正快速扩散。华山、张家界等山岳型景区启动类似项目,桂林漓江景区将无人机用于船只码头安全巡检,张家界天门山景区通过无人机对索道栈道实时监测。
应用潜力远不止旅游业。基础设施维护领域,电力巡检、管道监控等高风险作业被无人机替代;农林业中,森林防火、病虫害识别大规模推广;城市治理的交通监控、环境监测;应急救援的现场勘查、人员搜救等,无人机已成为重要工具。
智慧景区的发展蓝图
基于当前的成功实践,黄山景区对无人机应用的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短期内,景区有望进一步扩大无人机队伍规模,覆盖更多核心区域,同时加强专业操作团队培训,建立标准化作业流程。中长期发展方向将聚焦于构建基于5G+无人机的智慧景区管理平台,借鉴张家界天门山景区的无人机+5G直播技术经验,探索打造沉浸式旅游体验和个性化航拍等商业化服务。
图源:黄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
黄山景区的实践为全国山岳型景区提供了可参考的成功样本,其标杆意义体现在技术应用和运营模式创新上,正推动传统旅游业向智慧旅游全面转型。
从社会价值层面看,无人机技术在景区的成功应用意义深远。通过科技手段最大化保护游客生命安全,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推动传统旅游业向智慧旅游转型,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代表技术普惠新模式,让先进无人机技术真正服务民生,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当传统与科技完美融合
从文人墨客笔下的“奇松怪石云海”到如今科技加持的智慧管理,黄山景区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旅游业的深刻变迁。无人机技术的引入,不仅解决了传统管理模式的痛点,更为游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服务体验。
正如徐霞客当年感叹“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今天的黄山正以科技创新的力量,续写着新时代的传奇。这不仅是一个景区的数字化升级,更是整个低空经济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
在低空经济的广阔蓝天下,更多的传统行业正在被科技重新定义。黄山的实践告诉我们:当传统文化遗产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时,迸发出的不仅是管理效率的提升,更是服务品质的飞跃和产业发展的新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