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项政策密集出台!2025年9月低空经济政策全景解析

2025/10/06 19:00:35

题图 | AI生成

2025年9月,我国低空经济领域政策发布呈现多层级、多领域、高频次特征。本报告通过对52条政策的系统梳理与分析,揭示当前低空经济政策体系的整体格局、区域特色及发展趋势。统计显示,省级政府是政策发布主力军,占比44.2%;超七成政策涉及跨领域应用;96.2%的政策涉及场景培育。这些数据表明,我国低空经济正从顶层设计走向全面落地实施阶段,为产业发展提供动力。

政策发布的层级结构与区域分布

一图预览52条政策

本次统计的52条低空经济相关政策,从发布层级看呈现“中间多,两头少”的特征。省级政府发布23条政策,占比44.2%;国家层面和市级层面各发布13条政策,占比均为25.0%;区县层面发布3条政策,占比5.8%,涉及广东惠州大亚湾区、重庆万州区、北京延庆区。

图源:圆象制图

从政策发布主体排名来看,民航局和四川省各发布4条政策,占比均为7.7%。民航局政策聚焦通航企业管理、跳伞飞行服务、无人机安全装备、操控员执照考试等监管领域;四川省政策围绕农业植保、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低空基础设施展开。江苏省、山东省分别发布3条政策,占比均为5.8%。江苏省政策重点在低空旅游和数字化领域,各提及2次;山东省政策聚焦低空旅游(提及2次),同时涉及人工智能、服务业发展。河南省发布2条政策,占比3.8%,重点在低空基础设施、空域管理和科技创新。前五大政策发布主体共发布16条政策,占总数的30.8%。

制图:圆象制图

政策关注领域的全景透视

对52条政策内容分析,划分出73个细分领域,总提及次数128次,平均每条政策涉及2.5个领域。

其中,低空基础设施、低空制造、低空应用、低空旅游四大领域并列第一,各有8条政策涉及,占比均为15.4%;人才培养有6条政策涉及,占比11.5%;空域管理被5条政策提及,占比9.6%;低空物流和产业扶持各有4条政策涉及,占比均为7.7%;农业植保、低空体育、无人机研发三个领域各有3条政策提及,占比均为5.8%。

图源:圆象制图

将73个细分领域归纳为8个大类,具体分布如下:

应用场景大类:提及50次,占52条政策的96.2%,占总提及次数的39.1%,涵盖低空旅游、低空物流、低空体育、农业植保等27个细分领域。

基础设施与空域大类:提及17次,占52条政策的32.7%,涉及起降场、航路网络、通信导航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及空域管理。

制造与研发大类:提及15次,占52条政策的28.8%,包括消费级无人机、工业级无人机、eVTOL、传统有人驾驶飞机等低空飞行器制造与研发。

产业支持大类:提及14次,占52条政策的26.9%,包含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用地保障、金融支持等扶持措施。

安全与监管大类:提及11次,占52条政策的21.2%,涉及标准规范完善、执法检查加强、应急机制建立等安全监管内容。

服务与运营大类:提及9次,占52条政策的17.3%,涵盖适航检测、维修保养、飞行培训、气象服务等专业服务。

人才与教育大类:提及8次,占52条政策的15.4%,涉及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层面的操作技能、研发创新人才培养。

数字化与智能化大类:提及4次,占52条政策的7.7%,包含人工智能、5G通信、大数据、数字孪生等技术与低空经济的融合。

图源:圆象制图

交叉融合:低空经济发展的新范式

在52条政策中,纯低空经济政策15条,占比28.8%;交叉领域政策37条,占比71.2%,涉及33个不同领域,形成“低空+”多元融合格局。

图源:圆象制图

文化旅游领域有3条政策涉及,占总政策数的5.8%。江苏省在文旅三年行动计划中提出打造多样化、差异化低空旅游产品;浙江省在文旅消费措施中提出开通更多低空游览航线;山东省在扩大文旅消费方案中明确加快推动低空飞行旅游。

科技创新、智慧农业、人工智能、体育产业四个领域各有2条政策涉及,占比均为3.8%。河南将无人机列为科技攻关重点领域,四川在成果转化方面支持航空航天技术落地;四川发布两个智慧农业政策文件,部署农业低空数字经济,提出2028年建成100个农业低空经济示范场景、农用无人机保有量达15000台以上的目标;杭州市人工智能终端产业方案将智能无人飞行器列为10个重点赛道之一,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人工智能+能源意见,将无人机等智能装备应用于能源行业智能运维场景;国务院体育产业意见提出开展低空运动等低空赛事活动,浙江省体育赛事行动提出发展航空运动赛事、建设航空飞行营地。

此外,低空经济还与城市规划、电子信息、自然资源、服务业、交通运输等20多个领域形成交叉融合,每个领域各有1条政策涉及。

区域发展模式的多元探索

基于政策内容分析,我国低空经济区域发展呈现差异化特征,可归纳为四大典型模式:

农业导向型模式:以四川省和广西自治区为代表。四川省4条政策中有2条聚焦农业植保,同时重视人才培养,围绕大田种植等环节打造农业低空生产、监测、运输场景;广西自治区出台农用无人机购置补贴政策,单机最高补贴1.44万元,补贴办理采取“自主购机、定额补贴、先购后补”方式。

文旅导向型模式:以江苏省、山东省、浙江省为代表。江苏省3条政策中有2条涉及低空旅游,推动无人机等设备在旅游领域应用;山东省3条政策中2次提及低空旅游,拓展空中观光、空中运动等业态;浙江省将文旅与体育结合,发展低空旅游及航空运动赛事,建设航空飞行营地。

科技创新型模式:以深圳、杭州、广州、福建为代表。深圳将低空作为重要自然资源,建设低空数字空域网格图,编制低空航空器起降设施布局规划;杭州将智能无人飞行器列为10个重点赛道之一,开发多种类型无人机和eVTOL;广州面向低空经济等领域建设5G行业虚拟专网,培育多元低空应用场景;福建省推动低空经济与数据产业融合,发展电动飞机等新能源航空器。

产业扶持型模式:以重庆、东莞、河北、黑龙江为代表。重庆市对低空领域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项目给予最高2000万元一次性补助,对低空智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企业给予最高1000万元补贴;东莞市对整机、零部件项目给予最高1000万元一次性补贴,对获得适航认证的企业按不同机型给予最高1500万元补贴;黑龙江省对取得型号合格证或生产许可证的企业给予最高1000万元奖励,对飞行作业企业按不同标准给予最高1万元/飞行小时补贴,每户企业每年最高1000万元。

从宏观视角看,东中西部地区发展路径不同:东部沿海地区(江浙沪粤)为数字化+文旅+制造路径;中部地区(豫鄂湘)为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应用拓展路径;西部地区(川渝)为农业+应急+产业路径。

重点政策的深度解读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9月4日):将低空运动纳入体育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开展低空运动、航空模型运动、模拟飞行等低空赛事活动,促进低空体育消费。

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9月4日):提出构建基于北斗的精准时空信息服务体系,促进北斗与低空经济等领域深度融合;加快制定《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唯一产品识别码》强制性国家标准,加强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监督检查。

交通运输部《交通强国建设试点申报方向指引(2025年)》(9月12日):将“促进低空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列为16个申报领域之一,申报方向包括低空交通运输应用场景培育、规划编制、“行业+地方”通航载人飞行联合监管等。

商务部等八部门《关于大力发展数字消费共创数字时代美好生活的指导意见》(9月24日):提出完善快递物流配送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有序发展无人机支线运输和末端配送业务,加快研究制定自动配送车、无人机等相关标准。

重庆市《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9月10日):围绕低空示范场景、产业发展、保障体系建设提出18条措施,对低空领域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项目给予最高2000万元一次性补助,对低空智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企业给予最高1000万元补贴。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2025年施政报告》(9月16日):提出建设低空经济生态圈,制订“发展低空经济规划行动纲领”,完善民航法例及规管框架;年底前推出专用频谱,规划部署起降场、航路网络等基础设施;优化“监管沙盒”,推出涵盖跨境路线、低空载人飞行器的进阶版试点项目。

黑龙江省《航空器整机产品奖励政策实施细则》《低空装备作业补贴政策实施细则》(9月28日):对取得型号合格证或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按销售收入50%给予最高1000万元奖励;对飞行作业企业按不同标准给予最高1万元/飞行小时补贴,每户企业每年最高1000万元。

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关于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持政策》(9月18日):围绕低空经济主体培育、基础设施建设等提出16条政策,对低空贸易型总部、民营企业总部给予最高3000万元支持,对地面起降基础设施建设主体按实际投入50%给予最高600万元补贴。

广东东莞《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9月15日):对整机、零部件项目给予最高1000万元一次性补贴,对获得适航认证的企业按不同机型给予最高1500万元补贴。

政策发展趋势

通过对9月份52条低空经济政策的梳理分析,可识别出五大发展趋势:

政策体系日趋完善:形成国家-省-市-区县四级政策体系,国家层面聚焦监管与标准,省级层面侧重产业布局,市县层面注重场景落地,纵向贯通的政策传导机制保障国家战略转化为地方行动。

跨界融合成为主流:71.2%的政策涉及交叉领域,“低空+”模式推动低空经济与农业、文旅、物流等领域深度融合,催生出智慧农业、低空旅游等新业态新模式。

应用场景驱动发展:96.2%的政策涉及应用场景培育,各地结合资源禀赋打造特色场景,以应用促发展,培育市场需求并推动技术改进。

数字化智能化加速:人工智能、5G通信等技术与低空经济深度融合,深圳建设低空数字空域网格图、广州推进5G+低空应用、杭州发展智能无人飞行器,推动产业向智能化演进。

产业扶持力度加大:26.9%的政策涉及产业扶持,各地出台补贴奖励政策,覆盖研发制造、适航认证、基础设施、运营服务全产业链。

同时,低空经济发展也面临挑战:空域资源协调涉及多方主体,难度大;适航认证、安全标准等标准体系尚不健全;商业化应用处于探索阶段,盈利模式不清晰。

结语

2025年9月,52条低空经济政策密集出台,标志我国低空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从政策层级看,四级联动体系完整,省级政府为政策发布主力;从关注领域看,8个大类全面覆盖,应用场景为聚焦重点;从融合发展看,“低空+”成主流模式;从区域布局看,四大模式并存,东中西部各有特色。

这些政策为低空经济发展注入动力,释放出低空经济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号。随着政策完善、技术突破、场景落地及商业模式成熟,低空经济将迎来广阔前景。未来,需坚持安全第一、创新驱动等原则,在关键环节探索突破,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协同发力,推动我国低空经济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