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安全,不低空 | 圆象观察

2025/10/21 18:30:42

题图 | 人民网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四川天府新区兴隆湖湿地公园起飞了一家无人机,湖畔的无人机反制设备及时发现“黑飞”无人机信号,光电探头精准锁定目标,无线电侦测模块瞬时解析出无人机通信频段。数秒时间内,这架未经报备的“黑飞”无人机就被成功监管并得到合理处置。

不久前,两架小鹏汇天的电动垂直起降器(即eVTOL)在长春航展现场相撞后坠地。事发后小鹏汇天回应称,两架eVTOL因飞行间距不足发生接触,其中一架正常降落,另一架着陆时出现机身受损起火情况。

无安全、不低空,安全是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2025年以来,安全成为低空经济发展的“主题”之一。

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低空经济安全健康发展。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布会提出,低空经济应遵循“先载货后载人、先隔离后融合、先远郊后城区”的原则,在严控风险、确保安全前提下,稳妥推进低空消费的发展。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因地制宜健康有序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低空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孙永生认为,低空安全作为新型非传统安全,应当以新质生产力引领低空安防,从理念、措施、产业、模式上进行变革,构建内核驱动理论模型。

从地方政府到低空企业,从硬件基础设施到融合飞行监管平台,各方发力,正共同构筑低空安全新防线。

安全是规模化的前提

低空领域的安全风险,不仅仅是飞行安全,还包括方方面面。

首先,从国家安全战略需求层面看,无人机技术军民两用特性显著,反无人机技术成为国防安全的重要领域。军事应用中,反制系统可拦截敌方侦察或攻击型无人机,保护关键设施安全。

在保障生命财产安全方面,低空飞行器(如无人机)若失控或被恶意操作,可能引发坠机、碰撞等事故,危害很大。例如,云南大理无人机撞击古塔、苏州景区直升机坠落等事件,均暴露了“黑飞”带来的安全隐患。

无人机“黑飞”可能干扰航空运输、侵犯隐私、甚至用于非法活动(如走私、侦察),也会破坏电力、通信、交通等关键基础设施。

在高压电附近,无人机坠落容易造成电线起火,造成大规模停电,在铁路和机场则会影响正常的交通出行,甚至发生严重的交通事故。除坠落外,还有利用无人机偷拍涉密建筑、区域等行为所造成的低空飞行的安全问题。

2025年数据显示,我国民用无人机超291万架,若缺乏有效监管,将严重威胁低空秩序。

安全是低空经济规模化应用的前提,低空经济产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安全发展一定是最大的前提。例如,物流无人机配送、城市空中交通(eVTOL)等新兴场景需以安全为底线,否则将制约技术落地与市场拓展。

空御科技自研“反无人机”系列产品
(图源:红星新闻)

市场机遇爆发期

随着无人机等低空航空器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机遇与风险并存,低空空域安全风险管控已成为产业健康发展的首要前提。

如何监控无人机起飞降落全过程,治理“黑飞”,加强低空安全管理,政策上已经发力,地方政府也纷纷建立起低空监管平台,从硬件到软件配齐低空新基建,构筑有形和无形的低空监管网络。无人机反制等企业也从中寻找到市场机遇。

国家将低空安全纳入《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等政策,要求加强“低慢小”目标防控,推动反制技术研发。

吉林省、济南市等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专项规划,明确反制设备在安防、交通等场景的应用标准,催生百亿级市场需求。

人工智能等相关产业发展,助力无人机反制系统技术创新,推动产品升级。AI算法、5G通信、高精度传感器等技术提升反制系统性能。例如,天目山实验室研发的“空基反无人机系统”已实现非合作目标识别与跟踪。

此外,适用于城市安防、反恐等场景的便携式反制设备(如射频干扰枪、激光武器)需求增长。

机场、核电站、政府大楼等关键基础设施防护需部署反制系统,防止“黑飞”威胁。例如,山东科享云的无人机反制枪已应用于电力水利领域。

重大活动保障:大型赛事、演唱会等重大活动保障需临时布设反制网络,2025年杭州亚运会等事件将带动短期需求激增。

随着顺丰、美团等物流企业无人机配送业务的兴起和规模化应用,为保障配送安全,采购反制设备也成为必选项。无人机反制行业迎来市场机遇期。

从成本上考虑,产业链协同发展,芯片、通信模组等核心部件国产化降低生产成本,推动反制设备普及。在出口潜力上,发展中国家在安防、边境管控等领域需求旺盛,中国反制装备凭借性价比优势加速出海。

低空安全是低空经济“飞得稳”的核心保障,而无人机反制产业作为安全闭环的关键环节,将在政策红利、技术迭代与场景扩张驱动下,成为2025年的高增长赛道。企业需聚焦智能化、多场景适配及全球化布局,抢占万亿级市场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