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载破局:航景创新无人机的应用实战样本

2025/09/01 00:00:00
图源:航景创新

2025年7月27日深夜,北京怀柔。暴雨如注,山洪咆哮。当琉璃庙镇被洪水围困、道路中断时,航景创新紧急派出专业机组,调集FWH-1500重载无人直升机奔赴怀柔琉璃庙防汛一线,24小时不间断开展备勤值守,主要执行被困地区的生活物资投送任务。

这一幕,正是航景创新重载无人机改写传统救援模式的生动写照。从50公斤到1000公斤,从平原到海拔5200米高原,从单纯运输到复杂作业——航景创新用“重载”重新定义了无人机的应用边界。


极限考验:重载技术的实战检验

高原物资投送:挑战“生命禁区”

在西藏的雪域高原,航景创新FWH-1500无人直升机创造了国内首次在平均海拔5200米高原地区物资投送的纪录。飞行总架次超50次,单次最大载重达到200公斤以上,累计投送物资达到8吨。

更为惊人的细节是:FWH-1500无人直升机在海拔3650米的临时起飞点起飞,挂载100kg物资盘旋爬升至海拔4800米,连续翻越十几座高山,单程距离21km,30分钟达到物资投送点,较传统人力或雨雪天气陆运运输效率提升5-10倍。

这一成就的技术支撑来自于针对高原环境特点,航景创新开展的发动机高原型改进、高效旋翼翼型气动优化、整机结构轻量化等关键技术攻关,使得FWH-1500无人直升机高原飞行性能与载重能力与平原相比无明显下降,实用升限达到6500m,最大起降高度5000m。

应急救援:生死时速的重载担当

在北京“23.7”特大洪涝灾害中,FWH-1500无人直升机暴雨夜航,跨山空投,累计完成17个架次救援物资空投任务,为受困地区投送卫星电话、应急电源、急救药品以及食品物资近1吨。

这一救援行动的成功,关键在于重载能力带来的效率优势:FWH-1500凭借300公斤的载重能力,能够大幅减少飞行架次,在恶劣天气条件下显著降低了安全风险。

森林消防:重载优势的集群效应

在黑龙江大兴安岭“应急使命·2025”原始林区重特大森林火灾扑救演习中,FWH-1500四机编队飞行载重可达1.2吨,挂载灭火弹一次灭火面积5400平方米。

更早的实战验证显示了重载优势:2023年四川木里高原“三断”场景验证中,FWH-1500挂载3颗灭火弹,单颗重量42公斤,总载重达到126公斤,是该科目载重最大的无人机机型。装弹仅用时6分钟,从起飞-目标点-返航全程航时仅6分钟,对半径3米的燃火点实施了精准打击。


全场景覆盖:重载产品的应用矩阵

大载荷医疗舱的突破

FWH-1500无人直升机可挂载单个医疗舱运送伤病员,飞行救护舱内配备基本的维生设备和体征监测系统,可通过"空-地"数据传输进行系统操控和影音通讯。

而FWH-3000的能力更为惊人:内装1000kg救援物资及设备,航程可达600km,飞行时间可达5h,机舱内可紧急运送6名伤员,主要解决有效载荷小、有效空间小导致的单次运载能力有限、伤员运输过程中吊挂机舱外的问题。

破解山区电网运输难题

在全国电网作业比武中,航景创新FWH-1500以242公斤的吊运重量摘得“油动无人机组吊运能力专项冠军”。

图源:航景创新

航景创新突破军工级多余度全自主智能飞控、柔性吊索式机载悬挂控制等核心关键技术,将FWH-1500、FWH-3000重载无人直升机吊运系统成功应用于电力基建领域,可以实现载重达1吨的电力基建及维修物资的“空运支援”。

传统电力建设中,山区架线需要砍伐树木、修建临时道路,不仅成本高昂,还破坏生态环境。重载无人机的应用,彻底改变了这一现状。

多平台作业的技术优势

FWH-1500的舰载起降能力可满足海上钻井平台物资运输需求;FWH-3000的大舱容设计可快速响应岛屿间及边远地区的物资运输和医疗救助。

在海上/岛礁物资运输任务中,可在海上多平台完成起降,其抗风能力6-7级,遇恶劣天气也可正常飞行;采用“一对多”、“多对一”、集群编队模式进行索降往返运输和跨平台补给运输,单程任务总航程可达600km,往返任务半径达300km。


技术突破:重载背后的创新密码

自主研发的技术突破

航景创新坚持持续研发动力系统,用五到六年时间自主研发了200千瓦级的涡轮轴发动机,预计2025年将会换装到FWH-1500的无人机上。未来,将以200千瓦的涡轴发动机为基础,研发300千瓦级的涡电混动系统。

据现场技术人员介绍,FWH-1500采用自主研发的航空发动机与轻量化碳纤维机身结构,在动力输出效率、抗风稳定性及续航能力上实现了关键突破,其最大起飞重量达1000kg,实用升限6500米,抗风等级6-7级。

纵列式布局的创新

FWH-3000作为国内载重最大的无人直升机平台,采用双旋翼纵列式设计,最大起飞重量2300kg,最大任务载荷1吨,舱内空间达4.2立方米,可同时装载两个500kg标准货盘。

这种设计的优势在于:相比传统单旋翼构型,纵列式双旋翼布局在相同功率下能提供更大的升力,同时机身结构更紧凑,有利于提高载重系数。


应用生态:重载技术的系统化部署

浙江应急通信项目的成功实践

自2024年10月以来,航景创新与浙江移动合作的应急通信项目中,八架无人机累计飞行超1000分钟,覆盖里程超2000公里。在“应急指挥部建设实兵拉练”、“三断”情况下通信保障拉练等关键活动中,实现了指挥调度一体化。

图源: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政府

航景创新复合翼无人机救援平台具备强大的多任务执行能力:公网应急通信恢复——搭载移动/联通/电信三网通公网基站;专网应急通信构建——搭载PDT集群基站和宽带自组网设备;灾情侦查与精准救援——挂载高精度三光光电吊舱、三维建模载荷。

从防火到灭火的全覆盖

航景创新锻造出全方位森林消防“全场景、全流程”解决方案,系统包含复合翼无人机、单旋翼带尾桨无人直升机、纵列式无人直升机等,载重范围拓展到50kg-1000kg,系统性解决防火巡察、高效灭火、物资投送、通信中继等全场景任务难题。

FWH-3000吨级重载无人直升机可实现从消防站到火场前线的快速物资补给,包括森林消防水泵、水带、储水囊、汽油灭火风机、耐高温的消防履带机器人、灭火机器狗、救火队员生活及防护物资等。根据现场条件支持机降、抛投、索降等多种运送模式。


国际拓展:重载技术的全球影响力

东南亚市场的针对性布局

航景创新重点展示其针对东南亚多岛屿的地形特点和热带雨林的气候条件而优化的解决方案,全系产品的高温高湿环境适应性已通过严苛测试,确保在热带气候下稳定运行。

在2024年中国航展上,航景还与泰国、印尼、乌拉圭、马来西亚以及非洲等国的多个海外客户已达成合作意向。

航景创新的国际化步伐由来已久。2024年中东阿布扎比无人机展览会上,其全系列产品吸引百余位国际客户洽谈。在2023年迪拜航展上,FWH-3000更因全球领先的载重能力吸引了众多关注。


发展前景:重载技术的未来图景

从载货到载人的跨越

航景创新正在推进的倾转旋翼技术,标志着重载无人机向载人飞行器的演进。新一代倾转旋翼机“FWT-2000突击鹰”是一款1.5吨级双发混动倾转旋翼有人/无人驾驶载人飞行器,能够商载5名乘客或500公斤物资,巡航速度可达350公里/小时,续航里程超过700公里。

从试点到规模化的转变

目前,航景创新无人直升机森林防灭火系统已被房山区相关部门投入使用,在全市率先开展无人机森林灭火试点应用。随着无人机的加入,房山区森林火灾巡查巡护的效率进一步提高,从发现火情到灭火力量抵达,时间由原来的2-3小时缩短到15-20分钟。

图源: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政府

这一试点的成功,为重载无人机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模式。

结语:重载时代的开启

从北京怀柔的夜间救援到西藏高原的物资投送,从黑龙江森林的灭火作业到南海岛礁的运输保障,航景创新重载无人机正在用一个个实战案例证明:重载能力不仅是技术参数的提升,更是应用场景的质变。

当300公斤、1000公斤的载重能力成为现实,无人机不再是“玩具”或“小工具”,而是真正意义上的空中作业平台。航景创新用17年的技术积累,用一次次实战检验,开启了中国重载无人机的新时代。

正如一位行业专家所言:“重载无人机的意义不在于载重数字本身,而在于它重新定义了空中作业的可能性边界。”在万亿级低空经济的历史机遇面前,航景创新的重载技术正在成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跃升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