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局发布征求意见稿,规范无人机运输人类生物样本

题图 | 央才网
11月4日,中国民用航空局正式发布《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人类生物样本运输服务指南(征求意见稿)》与《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货物运输包装要求人类生物样本(征求意见稿)》两项行业标准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日期为11月21日。此举旨在进一步规范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人类生物样本运输服务流程与包装要求,为行业安全健康发展筑牢标准根基,也将为医疗物流领域“小批量高频次”运输需求提供更有力的制度保障。
无人机凭借高效、灵活、成本可控的优势,已成为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医疗用品运输领域表现突出,成为无人机物流企业的核心业务方向之一。目前国内无人机人类生物样本运输市场中,迅蚁送吧、丰翼科技等企业占据主导地位,主要采用多旋翼中小型无人机开展运输业务,并已形成各具特色的合作模式与规模化运营能力。其中,迅蚁送吧截至2025年5月,已构建约40个医疗运输网络,日均运输生物样本货物超30000件,行业规模化发展态势显著。
然而,随着无人机医疗用品运输规模的快速扩张,货物属性对运输安全的叠加影响日益凸显。早在2024年11月,民航局便发布《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生物样品运输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运输纳入B类感染性物质的生物样本企业需开展风险评估并申请载运危险品运输资质。在此基础上,此次发布的《服务指南》进一步聚焦中小无人机生物样本运输服务程序,明确了服务程序的类型与具体内容,不仅为运营人建立规范的样本运输服务程序提供直接指导,更为民航主管部门开展运营人运输资质审查提供关键参考,将从服务流程层面为无人机航空运输安全保驾护航。

图源:中国民用航空局
值得关注的是,此前无人机物流运输领域,尤其是与医疗等特殊物资运输紧密相关的“运输包装要求”长期处于空白状态,成为制约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瓶颈。医疗物资对包装的规范性、安全性要求极高,亟需科学统一的标准来填补空白。此次《包装要求》的出台,首次系统性地确立了无人机人类生物样本运输包装的分类体系与技术要求,适用于轻型、小型、中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人类生物样本货物运输包装。
根据《包装要求》,人类生物样本特指根据医学研究或诊断需要,从人体获得或衍生出的血液制品、检验标本及疫苗。文件首先对感染性物质进行分类界定:A类感染性物质为发生意外暴露或泄漏时,可能造成人类永久性残疾、危及生命或致命感染的高危险性感染性物质;B类感染性物质则是具有一定感染风险,但不属于A类的感染性物质。基于此,人类生物样本运输包装被划分为A类感染性物质包装、B类感染性物质包装、其他人类生物样本包装(不属于感染性物质的人类生物样本包装)三类。

图源:中国民用航空局
在包装结构与性能要求上,《包装要求》明确无人机样本运输包装需由主容器、辅助包装、外包装三层组成,且不同类别包装需满足不同的抗冲击性能。其中,A类感染性物质包装件应能承受从3米高度跌落的冲击;B类感染性物质包装件和其他人类生物样本包装件应能承受从1.2米高度跌落的冲击。更为严格的是,除使用与无人驾驶航空器直接连接的封闭式货舱运输外,A类感染性物质的包装件需确保在无人机实际运行高度120%的高度坠落时,无结构性破损且内装物不溢出,最大限度保障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业内人士表示,两项标准征求意见稿的发布,是民航局针对无人机物流细分领域出台的重要规范性文件。一方面,将有效填补无人机人类生物样本运输服务与包装领域的标准空白,推动行业从“规模化发展”向“标准化、规范化发展”转型;另一方面,通过明确服务流程与包装技术要求,将大幅提升生物样本运输的安全性与效率,为医疗领域的样本转运、疫苗运输等关键场景提供更可靠的技术支撑,进一步释放无人机在智慧物流领域的应用潜力,助力物流产业转型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