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报告揭示无人机农业的机遇、挑战与破局 | 全球低空

作者 | 弘微
责编 | 四海
题图 | Pixabay
全球农业无人机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成为推动现代农业转型的核心力量。在巴西阿雷格里港举办的Agrishow 2025展会上,DJI农业发布的《2025全球农业无人机行业洞察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球在用DJI农业无人机数量已达40万架,较2020年激增90%。这些无人机累计作业面积突破5亿公顷,覆盖超100个国家、300余种作物,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精准施药技术累计节水22200万吨,减少碳排放30.87万吨
报告显示,农业无人机的普及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更带来了显著环境效益。截至2024年,全球无人机精准施药技术累计节水22200万吨,减少碳排放30.87万吨,相当于为地球种植了170万棵树木。这一成就得益于各国监管政策的优化——目前多数国家已将农业无人机归类为低风险设备,并出台类似地面机械的规范,为其规模化应用扫清障碍。

图源:Pixabay
四年测试破解农药飘移:DJI喷头+气流控制实现行业最低飘移率
农药飘移一直是喷洒作业的“老大难”问题。DJI农业通过四年全球测试(2021-2024),优化无人机喷头设计与气流控制技术,结合风速、飞行高度、液滴大小等参数制定标准化操作指南,将飘移率降至行业最低水平。这一突破不仅解决了安全争议,更彰显了技术创新对产业升级的驱动作用。

图源:Pixabay
典型案例:巴西咖啡成本直降70% vs 罗马尼亚葡萄园用药量减半
使用DJI Agras T40/T50无人机喷洒农药、杀菌剂及叶面肥后,巴西咖啡农作业成本较人工减少70%,比拖拉机作业节省50%费用。
一位老年种植户借助T50无人机,在雨后湿滑坡地完成高效施药,用药量从241.64升锐减至111.94升,作业时间从3-4天压缩至2.5小时,彻底打破传统机械的地形限制。

图源:Pixabay
5000美元门槛、老龄化拒阻、网络孤岛:中小农场普及遇三重卡点
尽管前景广阔,但行业仍面临多重阻力:
成本压力:中小农场主难以承担约5000美元的整套设备费用(含软件、培训及充电设施)。尽管DJI MG-1无人机价格已由15000美元降至5000美元,但在欠发达国家仍是沉重负担。
技术门槛:数据解析与设备操作的专业性令许多农户望而却步,老龄化农民群体对数字化工具接受度更低。
基建短板:全球多地农村网络覆盖率不足,数据孤岛现象严重,制约了无人机与精准农业系统的融合。
规模局限:大田作物喷洒及大面积NDVI监测中,无人机效率仍难敌传统飞机或卫星。
千元机+DaaS+定制培训:DJI生态战略瞄准普惠农业
行业突围需多方协同发力:
轻量化产品与服务创新:针对小农户推出千元级简化版无人机(如部分地区400美元机型),并推广“无人机即服务”(DaaS)模式,降低购置门槛。
教育赋能:DJI联合机构开发定制化培训课程,结合作物类型提供解决方案,助力农户快速掌握技术要领。
政策优化:推动监管框架简化,加速审批流程,让更多农户合法合规使用无人机。
技术融合:完善数据平台兼容性,打通无人机与其他农业物联网设备的协作链路。
DJI农业负责人表示:“无人机正从‘高科技玩具’转变为农田里的标配工具。唯有通过技术创新、成本控制与生态合作,才能让绿色智能农业惠及全球每一寸土地。”